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娟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理隔离
  • 1篇生物地理
  • 1篇生物地理学
  • 1篇稀有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地位
  • 1篇细胞色素B基...
  • 1篇线粒体细胞色...
  • 1篇线粒体细胞色...
  • 1篇骨骼特征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唐琼英
  • 2篇刘焕章
  • 2篇李小娟
  • 1篇刘思情

传媒

  • 2篇Zoolog...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黑鳍鳈(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生物地理学过程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黑鳍鲸(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为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小型淡水鱼类,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该研究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中国8个水系20个采样点的黑鳍鲸共142尾个体进行遗传变异及生物地理学过程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2条Cyt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56个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较高(h=0.971),而核苷酸多样性较低(a=0.0212),平均遗传距离较小(2.2%)。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黑鳍鲸种群分为7个谱系,以秦岭为界可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方支系分化时间较早(谱系I)而南方支系分化程度较高(谱系II~VII)。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克氏鲸(sczerskii)的物种形成过程,估算其祖先在较晚近时期(~1.03Ma)由黄河水系的黑鳍鲸分化而来。谱系生物地理学分析显示,黑鳍鲸的各地理种群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演化的趋势,地理隔离可能是限制该物种扩散和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分子钟分析显示,分化时间发生于0.95~3.92Ma。种群历史动态结果则推测黑鳍鲸经历过种群扩张,且该过程可能与更新世冰期与间冰期的更迭相关。
刘思情唐琼英李小娟刘焕章
关键词:细胞色素B基因地理隔离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骨骼特征及系统发育地位被引量:4
2013年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已作为新型实验动物而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各领域的热门对象,但是,其系统分类位置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制作了稀有鮈鲫的透明骨骼标本,对其骨骼特征进行描述;选取47个形态特征,与鲤科各亚科鱼类的典型特征进行比较,建立了分支分析特征矩阵,并使用PAUP4.0软件中的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和鮈亚科鱼类聚在一起,属于鮈亚科。
李小娟唐琼英刘焕章
关键词:骨骼特征系统发育地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