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林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黄福斌应用膏方治疗久泻之经验被引量:3
- 2018年
- 黄福斌教授认为久泻病位在脾,与肝肾密切相关。病机以脾虚湿盛为主,虚实夹杂为多。治疗以健脾运气,化湿利湿为基本治法,辅以温肾、疏肝、化滞、活血等。临证善用风药,升脾燥湿;补通兼施,动静结合。附验案1则以佐证。
- 黄河杨森林张阳刘柱成杨文娟徐兆山黄福斌
- 关键词:膏方中医病机健脾祛湿名医经验
- 整肠宁丸联合平衡火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观察整肠宁丸内服联合平衡火罐外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整肠宁丸内服联合平衡火罐外治;对照组40例予蒙脱石混悬液口服。2组均治疗4周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腹痛、腹泻、胸胁胀满、肠鸣、纳少、神疲乏力、善太息、急躁易怒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腹痛、腹泻、肠鸣、善太息、急躁易怒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BS-SSS腹痛程度、腹痛频率、排便满意度、肠道不适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肠宁丸联合平衡火罐治疗IBS-D疗效确切。
- 张阳刘柱成卞冬雪黄河陈红霞杨森林黄福斌徐兆山傅长来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中药疗法拔罐疗法
- 健脾清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旨在评估中医药在初次治疗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胃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因耐药致根除Hp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克拉霉素缓释片和阿莫西林胶囊2周治疗后,继续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莫沙必利片口服2周。治疗组患者在四联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幽汤”口服及配合耳针治疗,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分析2组患者的Hp根除率、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04,P=0.008);治疗组的血清PGⅡ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t=8.33,P<0.001);治疗组在缓解腹胀、嗳气、反酸、纳差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2组在胃脘痛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55,P<0.001)。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提高Hp根除率,改善症状,提升治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 陈勇陈健海徐兆山黄河卞冬雪杨森林谭欣圆黄福斌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四联疗法
- 黄福斌主任医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归纳验证黄福斌对RGERD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确定基本证型及治疗方药,完善该病的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埃索美拉唑)各50例,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GerdQ问卷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4型辨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性反流病疗效显著,适合推广应用。
- 黄河张阳刘柱成杨森林徐兆山陈勇杨睿芊王霞卞冬雪仇玕黄福斌
-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辨证治疗
- 整肠灵丸结合平衡火罐治疗脾虚泄泻对患者粪便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观察中成药"整肠灵丸"结合平衡火罐法治疗脾虚泄泻患者粪便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试验组、西医对照组各20例,疗程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粪便质量疗效观察,试验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肠灵丸"结合平衡火罐法在改善脾虚泄泻患者粪便质量方面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
- 张阳黄河陈红霞杨睿芊陈勇王霞刘柱成卞冬雪杨森林黄福斌徐兆山仇玕
- 关键词:平衡火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膏方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久泻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温阳膏联合艾灸对脾肾阳虚型久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三组,膏方组、西药组及膏方联合艾灸组,膏方组予以健脾温阳膏,2次/d,30 mL/次,西药组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粒,3次/d;膏方联合艾灸组,除予健脾温阳膏口服,每日早晨9~11时采用直接灸法取神阙、气海、关元、天枢,艾条与皮肤距离2~3 cm,治疗期间保持艾条垂直,旺火,以腹部皮肤潮红为度(约15 min)。三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后膏方组总有效率为86.6%(26/3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膏方联合艾灸组总有效率93.3%(28/30),三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膏方联合艾灸组的腹泻次数、腹胀腹痛、畏寒肢冷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膏方组及西药组;治疗后三组胃动素及胃泌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膏方联合艾灸组更明显。结论:自拟健脾温阳膏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久泻有显著疗效。
- 黄河杨森林张阳刘柱成徐兆山陈勇杨睿芊卞冬雪陈健海黄福斌
- 关键词:艾灸脾肾阳虚
- 膏方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温阳膏联合艾灸对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即膏方联合艾灸组及西药组,分别予以健脾温阳膏,每日2次,每次30 ml,并每日早晨9~11时采用直接灸法取神阙、气海、关元、天枢,艾条与皮肤距离2~3 cm,治疗期间保持艾条垂直,旺火,以腹部皮肤潮红为度(约15 min);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粒,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后膏方联合艾灸组总有效率93.3%,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膏方联合艾灸组患者的腹泻次数、腹胀腹痛、畏寒肢冷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西药组;治疗后2组粪便质量疗效观察,膏方联合艾灸组总有效率96.7%,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80.0%,膏方联合艾灸组优于西药组(P <0.01)。结论自拟健脾温阳膏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久泻有显著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黄河杨森林张阳刘柱成徐兆山陈勇杨睿芊卞冬雪陈健海黄福斌
- 关键词:脾肾阳虚证膏方
- 黄福斌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被引量:4
- 2018年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疾病。黄福斌教授认为本病病因胃逆,关乎虚、痰、瘀,治疗以通降平逆、制酸护膜为主,并将其分为中虚气逆、津伤胃燥、痰气交阻、痰瘀互结等4型进行论治。
- 黄河张阳刘柱成杨森林徐兆山陈勇杨睿芊王霞卞冬雪仇玕黄福斌
-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辨证治疗名医经验
- 揿针与浅刺法理论及治疗脾胃系疾病概况被引量:15
- 2019年
-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扬刺""直刺""毛刺"等5种浅刺手法,为浅刺法发展奠定基础。魏晋时期形成系统化理论体系,元明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浅刺法中医理论基础系十二皮部与卫气及辨证论治,将揿针刺入皮下留针,长时间保留,产生微弱持续时间较长刺激。揿针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交感神经反射,传导到中枢,释放神经递质、相应激素、神经肽类物质,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揿针主要有麦粒型、图钉型两种类型。揿针可长时间留于皮下,持续刺激,强化疗效;治疗脾胃系疾病久泻、便秘、呕吐、呃逆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均取得显著疗效。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大样本研究,已逐步从临床观察向作用机制方向发展。
- 徐兆山杨森林卢秀玲陈鸾陈红霞
- 关键词:揿针脾胃系疾病十二皮部卫气
-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虚气滞证)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香砂六君子汤加...
- 杨森林
- 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虚气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