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静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液相色谱法测...
  • 2篇中成药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色谱法测定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META分析
  • 2篇成药
  • 1篇蛋白结合率
  • 1篇毒代动力学
  • 1篇血浆蛋白结合
  • 1篇血浆蛋白结合...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师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永静
  • 4篇吴瑕
  • 3篇刘秀菊
  • 3篇马颖超
  • 2篇赵晓娟
  • 1篇赵永红
  • 1篇张志清
  • 1篇殷立新
  • 1篇杨秀岭
  • 1篇孙倩
  • 1篇李丹
  • 1篇贡莹
  • 1篇王川平
  • 1篇彭怡
  • 1篇顾建军

传媒

  • 2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达托霉素对厄他培南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考察达托霉素对厄他培南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HPLC法,测定在健康人血浆及模拟人低蛋白血浆中,未加和加入不同浓度达托霉素后厄他培南游离药物浓度的变化。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10 mmol·L^-1醋酸钠溶液(8∶92,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95 nm;进样量:10μL。结果厄他培南游离浓度在1~50μg·m 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均大于9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在健康人血浆中,未加及加入10、100μg·mL-1达托霉素后,厄他培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5.96±0.04)%、(94.87±0.29)%、(93.81±0.10)%。在模拟人低蛋白血浆中,未加及加入10、100μg·mL^-1达托霉素后,厄他培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9.28±0.46)%、(88.76±0.51)%和(87.45±0.50)%。结论厄他培南在低蛋白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明显低于健康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P<0.05)。在这两种血浆中,高浓度达托霉素可使厄他培南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降低(P<0.05)。因此临床在合用厄他培南和达托霉素,尤其是蛋白浓度较低,应注意厄他培南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
吴瑕刘秀菊董维冲马颖超王永静殷立新
关键词:厄他培南达托霉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蛋白结合率
8种口服中成药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儿童流感的网状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评价8种口服中成药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搜集口服中成药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信息、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Stata 16.0及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63篇,总样本量7537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累积概率排序为:小儿牛黄清心散>板蓝根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连花清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感颗粒>四季抗病毒合剂;发热缓解时间SUCRA累积概率排序为:板蓝根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牛黄清心散>四季抗病毒合剂>蓝芩口服液>连花清瘟>抗感颗粒;咳嗽缓解时间SUCRA累积概率排序为:四季抗病毒合剂>蓝芩口服液>板蓝根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花清瘟>小儿牛黄清心散>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全性事件SUCRA累积概率排序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牛黄清心散>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四季抗病毒合剂>连花清瘟。结论:8种口服中成药联合应用奥司他韦均能有效治疗儿童流感,各有特点及侧重。
赵晓娟王永静黄光亮崔文彦赵永红李丹曾思锐刘秀菊
关键词:口服中成药流行性感冒儿童
重组人白介素-2致间歇性药物热1例被引量:1
2015年
1例61岁男性患者,因结肠息肉入院行腹腔镜下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重组人白介素-2,200万IU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用药7d后出现间歇性发热,每于午后及傍晚出现,体温最高达38℃,次日清晨降至正常。综合患者临床表现,考虑与重组人白介素-2有关,建议医师停药。停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后未再出现间歇性发热。此病例提醒广大临床医生对重组人白介素-2引起的药物热应给予足够认识。
王永静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2药物热
大鼠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及毒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毒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样品处理采用8%高氯酸(v/v)沉淀蛋白质。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1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含80 mmol·L^(-1)庚烷磺酸钠,磷酸调pH=3.0)-乙腈(80∶20,v/v);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8 nm。对该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回收率及样品稳定性进行考察。大鼠按35 mg·kg-1灌胃给药后定时取血并测定,计算血药浓度,采用DAS2.0软件进行拟合处理。结果百草枯在0.05~5μg·m 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杂质不干扰百草枯的测定,平均绝对回收率和平均相对回收率均大于92.0%;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AUC_(0~24)为(16.6±7.22)μg/(mL·h);AUC_(0~∞)为(17.0±7.59)μg/(mL·h);t_(1/2)为(3.90±1.85)h;CL为(2.40±0.886)L/(h·kg);V为(13.9±10.4)L·kg^(-1);C_(max)为(3.39±1.10)μg·mL^(-1);t_(max)为(0.987±0.574)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毒代动力学研究显示百草枯口服后达峰较快,峰浓度高,代谢较慢。
王永静彭怡赵晓晓贡莹张志清
关键词:百草枯高效液相色谱法毒代动力学
临床药师参与4139例用药咨询的帕累托图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我院用药咨询特点,以提高临床药师用药咨询服务能力。方法回顾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有效的用药咨询记录4139例,采用帕累托图法对咨询内容和咨询药物类别进行分析。结果4139例用药咨询中,咨询人员主要为患者(2347例,占56.70%),以门诊用药咨询(1811例,占43.75%)为主。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用法用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适应证为咨询内容的主要因素;心血管系统用药、抗感染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成药及呼吸系统用药为咨询药物类别的主要因素。结论开展用药咨询可以为医护人员及患者解决用药疑问,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吴瑕马颖超王永静王川平
关键词:临床药师用药咨询药学服务
基于药动学/药效学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的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基于药动学(PK)/药效学(PD)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MCS)评价5种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用于常见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3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中硫酸黏菌素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数据,以游离浓度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fAUC_(0-24h)/MIC)≥15为目标靶值进行MCS,获得5种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在不同MIC下达到目标靶值的达标概率(PTA),并进一步计算各给药方案在特定细菌群体中的预期群体PTA,即累积反应分数(CFR),以评价5种硫酸黏菌素给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当细菌MIC≤0.5μg/mL时,硫酸黏菌素所有给药方案(50万单位、q12 h,50万单位、q8 h,75万单位、q12 h,75万单位、q8 h,100万单位、q12 h)的PTA均超过90%;当MIC=1μg/mL时,75万单位、q8 h的给药方案用于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100万单位、q12 h的给药方案用于除铜绿假单胞菌外其余4种细菌的PTA仍可达90%以上;当MIC≥2μg/mL时,硫酸黏菌素上述5种给药方案的PTA均低于90%。对于大肠埃希菌感染,仅50万单位、q12 h给药方案的CFR低于90%;对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仅75万单位、q8 h和100万单位、q12 h给药方案的CFR大于90%;对于其他3种细菌,硫酸黏菌素上述5种给药方案的CFR均低于90%。结论当革兰氏阴性菌MIC≤0.5μg/mL时,可选择硫酸黏菌素常规剂量治疗;当MIC=1μg/mL时,则需要增加给药剂量或给药频次。经验性治疗时,除大肠埃希菌外,对于其余4种细菌感染,均需使用超说明书剂量。
马颖超吴瑕王永静顾建军杨秀岭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蒙特卡罗模拟
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以及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4月。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检索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信息、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对不同对照药品、不同用药天数、不同年龄人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36篇(37项对照研究),总样本量3917例。Meta分析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3.50%)低于对照组(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1,95%CI为0.24~0.40,Z=9.07,P<0.00001)。亚组分析显示,在利巴韦林亚组(P<0.00001)、用药天数≤5 d亚组(P<0.0001)和>5 d亚组(P=0.0005)以及儿童亚组(P<0.00001)中,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利巴韦林(P<0.00001)、炎琥宁(P=0.01)、痰热清(P=0.02)、双黄连(P=0.001)、头孢曲松(P=0.01)比较,热毒宁注射液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好;与炎琥宁、痰热清比较,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安全性方面没有显著优势。
王永静赵晓娟吴瑕孙倩刘秀菊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中药注射剂清热解毒中成药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