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外廊式教学楼自振周期测试与分析
- 2025年
- 根据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结构基本周期是确定设计地震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中小学外廊式教学楼在历次地震中均表现出较严重的震害。为研究教学楼实际自振周期与结构设计模型的差异,本文选取4栋典型的外廊式教学楼,采用脉动法测试结构一阶平动和扭转的固有周期,并根据原设计图纸复现了结构计算模型。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实测纵横向自振周期较经验公式估算的周期小,相差范围在8.9%~28.0%,且经验公式估算的周期介于实测值与结构分析软件计算值之间。填充墙的数量和布置形式会对结构3个方向的自振周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填充墙对横向的刚度作用远大于纵向,同时横墙也使结构抗扭刚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不考虑填充墙的计算模型和经验公式均无法同时准确评估3个方向的自振周期。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与填充墙的分布形式和连接方式都有重要的联系,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填充墙的布置及参与工作状态,才能准确评估结构抗震设计及结构承载力。
- 阿拉塔郭迅罗若帆董孝曜王波
- 关键词:自振周期抗震性能
- 泸定6.8级地震震害调查及结构受力分析被引量:11
- 2023年
- 框架结构以其优良的抗震性能被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2008年汶川地震后,框架结构暴露出强柱弱梁破坏模式未出现,而发生节点剪切破坏等诸多问题,且历次地震震害调查发现,框架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破坏,而部分砌体结构保存完好。通过对四川省泸定县6.8级地震震害现场调查,选取四栋建筑阐述破坏现象,以框架、砌体两种不同结构体系予以对比,以“变形饱和”原理分析建筑破坏与完好的原因。结果表明:墙体会改变框架柱的受力变形特点,构件特性由弱延性变为强脆性,同楼层出现抗侧刚度差异较大的构件混搭,易达到结构倒塌触发位移,建筑发生破坏;虽砌体结构各轴为强脆性,但其表现为抗侧刚度分配均匀,不易达到结构倒塌触发位移,结构得以完好;“变形饱和”理论可以对建筑破坏提出合理解释,可用于指导建筑修建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
- 董孝曜郭迅罗若帆张钦哲张俊董策王波
- 关键词:砌体结构震害调查
- 多层建筑结构抗震缺陷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我国强震多发、震灾严重,小震致灾、大震巨灾的状况时有发生,而多层建筑倒塌则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基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来川滇地区发生的十余次6.0级以上地震震害调查资料,对比了“破坏”与“未破坏”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平立面布置、抗侧力构件分布及结构体系,剖析了建筑结构震害特点,总结了房屋破坏、倒塌的原因。认为在强地震中,建筑结构发生破坏及倒塌是因为其自身存在“散”“脆”“偏”“单”等抗震缺陷,其中“偏”的缺陷更为普遍。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墙体的约束使结构同层各抗侧力构件的力学性能相差巨大,即硬脆构件和弱延构件同层并存,这有别于传统抗震设计理论将同层所有构件同等对待的情况。
- 阿拉塔郭迅董孝曜董策罗若帆王波
- 关键词:震害调查
- 增设落地剪力墙对框架结构地震剪力分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机理,验证基于内力分配得到的抗倒塌措施的合理性,设计2组缩尺比例为1∶4的框架结构模型并开展振动台对比试验,单次双向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1.0 g,分析地震作用下填充墙-框架结构变形模式和破坏特点,对比分析有、无落地剪力墙框架结构柱间内力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充墙影响框架结构整体变形及柱破坏模式,横向满砌填充墙约束结构扭转变形,即使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也未发生扭转;由于窗下半高连续填充墙的约束作用,窗间柱抗侧刚度变大,在地震作用下承担的地震剪力是不受半高连续填充墙约束柱的6~8倍;设置落地剪力墙可优化底层柱间地震剪力分配,使框架柱地震剪力分配趋于均匀,避免结构因“凝震聚力”而发生倒塌,实现“大震不倒”。
- 罗若帆王波郭迅范晓庆
- 关键词:地震倒塌剪力墙振动台试验
- 泸定地震典型底商多层建筑震害与机理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为了探讨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6.8级地震震中大量底商多层建筑严重破坏或倒塌。选取代表正反两方面的5栋有代表性的建筑,通过理论基础和模型实验进行震害机理剖析。结果表明:震害主要集中在底层,而底层由混凝土柱和砌体墙混搭而成。横向不开洞的砌体墙约束了结构横向及扭转变形,楼板只沿纵向平动,各构件分担的地震剪力与其纵向抗侧刚度成比例。刚度大的硬脆构件将出现“内力凝聚”,进而达到“变形饱和”,以脆性破坏的方式丧失承重能力,此时上部各层的重力转由横墙承担。如果此时地震还未停止,横墙因在出平面方向失去“扶壁”作用,结构整体将沿纵向触地倒塌。相反,底层的构造如果避免刚度的过大差异,就可显著提升抗震能力。
- 董策郭迅罗若帆张钦哲董孝曜张俊王波
- 关键词:震害机理
- 基于新视角的震害分析——以四川长宁6.0级地震为例被引量:13
- 2020年
- 四川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作者第一时间前往地震现场,获得第一手震害资料。基于"散、脆、偏、单"评估法,对当地建筑物震害特点和成灾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整治措施。实际震害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散"和"脆";学校建筑和底商结构在此次地震中仍表现出诸多抗震不利问题,集中体现在因填充墙布置不合理导致的"偏";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虽在地震后保存完好,但填充墙破坏较重,修缮费用较高。震害调查结果警醒行业人员需围绕实际震害特点精准发力,优化结构概念设计,全面提升抗震能力,推动韧性城乡建设。
- 王波郭迅郭迅
- 关键词:震害分析抗震设计
- 设置半高连续填充墙的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振动台试验被引量:13
- 2021年
- 为研究填充墙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2008年汶川地震中倒塌的漩口中学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制作了缩尺比为1∶4的模型并实施振动台试验.将汶川地震中卧龙台获得的地震波作为激励输入,获得了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以及各柱端的应变响应,探讨了填充墙对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分析了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比较了约束条件不同的框架柱在相同时刻柱端应变的大小,展示了结构倒塌过程中各构件的破坏形态.研究表明,填充墙的开洞形式对结构刚度有显著影响;由于横向满砌填充墙的约束作用,即便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也未产生明显的扭转效应;不同于传统"层屈服机制"的破坏模式,非对称设置的半高连续填充墙会导致地震剪力在各框架柱上分配不均,各构件呈现"次第失效"的破坏过程,这种倒塌机理概括为"凝震聚力,个个击破",即受半高连续填充墙约束的柱,其自由高度小,抗侧刚度大,分配到的地震剪力多,会率先在柱端形成塑性铰后因承重失效而使结构整体倒塌.
- 王波王波郭迅孙治国
- 关键词:抗震性能填充墙振动台试验
- 河北农村典型房屋抗震能力调查被引量:4
- 2016年
- 基于河北省某镇49个行政村,1 852栋典型农村房屋结构调查结果,展示了典型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从房屋建设年代、外观及内部质量、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了农村房屋结构中存在的抗震问题,并基于震害经验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从农村房屋设计与施工、农民抗震设防意识2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来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为我国农村民居建设和加固改造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和参考依据。
- 王波郭迅宣越
- 关键词:农村民居抗震设计抗震性能抗震措施
- 预应力技术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
- 2016年
-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造型、结构性能以及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正朝着自重小、层数高、跨度大、寿命长、材料省、造价低的方向发展,为了顺应结构的发展趋势,采用预应力技术建造的结构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工程师们的喜爱,在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
- 宣越任恬王波
- 关键词:预应力结构预应力技术
- 横墙对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填充墙具有显著的刚度和承载力贡献。建筑结构震害调查发现,不开洞横墙的破坏程度远小于开洞纵墙的破坏程度,从宏观现象可判断大部分多层建筑的破坏主要由结构纵向运动造成。为研究横墙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及其对结构整体动力响应的影响,以经受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6.4级地震震害的花椒园小学教学楼为研究对象,按当地抗震计算参数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采用等效斜压杆模拟横向填充墙,设置无填充墙框架结构、带黏土砖墙的框架结构、带空心砖墙的框架结构和带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的框架结构模型,选取10组地震波横向输入。研究结果表明,4种结构自振周期均处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平台段,平均加速度响应较接近,质量和刚度变化不会使结构加速度产生规律的变化;受结构自重影响,无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底部剪力小于带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带填充墙的框架结构位移远小于无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带有多道不开洞横墙的多层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是由结构纵向破坏引起的。
- 王波罗若帆宣越阿拉塔董孝曜
- 关键词:横墙动力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