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睿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炎症
  • 1篇治疗脑卒中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 1篇日常生活活动...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 1篇神经肌肉电刺...
  • 1篇生活活动能力
  • 1篇卒中患者
  • 1篇脱位
  • 1篇慢性
  • 1篇慢性炎症

机构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马睿
  • 2篇张芳
  • 1篇鲍英存
  • 1篇王婷婷
  • 1篇屈云
  • 1篇马玉梅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早期药物治疗、良肢位摆放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拍摄双肩关节X射线片并进行指诊,测定两侧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AHI)评价肩关节脱位恢复情况,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AHI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张芳马睿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PNF技术神经肌肉电刺激
云康复系统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非劣效性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云康复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是否非劣效于偏瘫手法治疗。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18年4月-2019年4月国内5家医院就诊的11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试验组采用偏瘫手法治疗(≥30 min/次,1次/d)和云康复训练(30 min/次,1次/d),对照组采用偏瘫手法治疗(≥30 min/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随访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Brunnstrom stage,BRS)、IK运动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来源(住院/门诊)、医院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周后,两组患者上下肢BRS、上下肢IK运动分期、MBI得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上非劣效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MB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8,P>0.05)。结论云康复系统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非劣效于偏瘫手法治疗。
王静静王婷婷赵科洪马睿屈云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口腔菌群在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在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和脑萎缩。
马玉梅刘美邓斌李群马睿程晓容鲍英存张义宝邱宾达明莲薛鑫(综述)张芳
关键词:口腔菌群慢性炎症血脑屏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