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玉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东莞市HIV-1主要毒株基因分型及其对耐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基因亚型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0例HIV感染者血浆,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pol基因序列并测序,应用BioEdit、Genotyping和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pol基因进行HIV-1基因亚型分析,并将获得的核酸序列提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耐药位点分析。结果 50例样本最终成功扩增得到35份样本的pol基因序列,在这35例研究对象中,88.6%(31/35)为男性,65.7%(23/35)为经性接触感染。35条pol基因序列中,CRF01AE亚型占37.1%(13/35),CRF07BC亚型占37.1%(13/35),B亚型占14.3%(5/35),CRF5501B亚型占11.4%(4/35)。在35条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1条(占31.4%)含有耐药相关突变,以CRF01AE和CRF5501B重组亚型为主,原发性耐药率为11.4%(4/35)。结论东莞市HIV-1感染者存在着多种基因亚型,以CRF01AE和CRF07BC重组亚型为主,基因序列发生原发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 方晓君罗皓伦玉华朱建琼杨华可杜进林倪进东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基因亚型耐药
- 东莞市MSM高危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东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对MSM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性病症状、接受干预服务、HIV和梅毒感染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984人,平均年龄为(30.36±6.71)岁;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异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3.37%和37.5%,与同性、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8.89%和29.27%。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的MSM的比例为6.81%,接受过干预服务的比例为59.04%。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23%和15.35%,其中2010-2012年HIV阳性率分别为10.5%、11.33%和2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接受过干预服务与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阳性、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年龄在≥40岁、样本来源等因素,与HIV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MSM的HIV感染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迫切需要加强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 陈柏芬朱建琼张巧利刘爱红伦玉华方晓君卓彬鼓吴丽慧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影响因素
- 2010-2014年东莞市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流行特征,为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数据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1 412例治疗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5.99±10.13)岁,80.17%为男性,已婚或者同居者占55.88%。经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比例分别为占42.14%和29.67%。入组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是(218.93±123.35)个/μl,接受治疗时间与HIV确证阳性时间的间隔天数的中位数为74.5 d(P25=32,P75=321)。入组治疗治时,采用D4T/AZT/TDF+3TC+NVP方案的比例为70.11%。治疗病例的在访率为87.89%。结论东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较之以前有所提前,应继续采取措施尽早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同时加强MSM病例的治疗工作。
- 陈柏芬张巧利朱建琼刘爱红方晓君伦玉华卓彬鼓吴丽慧
- 关键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 东莞市2010-2012年MSM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了解东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东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对人口学与行为学、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984人,平均年龄为(30.36±6.71)岁,以20~ 30岁、未婚、中学学历、省外户籍为主;最近六个月发生过同性、异性性行为比例分别为73.37%和37.5%,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5.87%.HIV、梅毒阳性率为14.23%和15.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梅毒抗体阳性、近一年有性病相关症状、41岁~、酒吧样本和疾控部门监测点样本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东莞市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高,应加强高年龄段(41岁~)及低档会所MSM的干预工作,防止艾滋病疫情蔓延.
- 陈柏芬朱建琼张巧利刘爱红伦玉华方晓君卓彬鼓吴丽慧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知识高危行为艾滋病
- 东莞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莞市工厂工人、学生、村民3类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群特征、基本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方法分析其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 880人,其中男性1 385人,女性1 495人。工人、学生、村民平均年龄分别为(27.51±6.70)(16.16±0.97)、(35.46±10.54)岁。学历以初中及高中/中专为主,分别占35.42%(1 020/2 880)、42.19%(1 215/2 880)。本次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77%(2 643/2 880),其中工人、学生、村民3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92%(915/964)、91.88%(883/961)和88.48%(845/95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沿海片(OR=0.50)、30~39岁(OR=0.61)、在婚(OR=0.39)、大专或以上学历(OR=0.21)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丘陵片/水乡片(OR=1.95、2.23)、学生/村民(OR=1.65、2.43)、年龄≥40岁(OR=1.31)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偏低。结论东莞市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水乡/丘陵片、低年龄段、低文化程度、未婚/同居者及高年龄段(≥40岁)者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 陈柏芬朱建琼张巧利王晓霞刘爱红伦玉华方晓君卓彬鼓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
- 2010-2012年东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东莞市2010—2012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知识、婚外性行为、吸毒行为、同性性行为、性病史等,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检测。结果 3年共调查1 200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8.42%(581/1 200),31.75%(381/1 200)的调查对象最近3个月存在非婚性行为,1.00%(12/1 200)的调查对象有注射吸毒行为,0.33%(4/1 200)的调查对象有同性性行为。调查对象HIV感染率为0.58%(7/1 200),梅毒感染率为8.25%(99/1 20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年龄(OR=0.761)、户籍(OR=2.090)、民族(OR=4.378)、最近1年性病诊断情况(OR=2.010)等因素有关,非婚性行为的发生与最近1年性病诊断情况(OR=7.208)、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OR=1.906)有关。结论东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安全性行为比较普遍,应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以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 方晓君朱建琼陈柏芬卓彬鼓王晓霞刘爱红伦玉华谢永坚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病
- 东莞市36例HIV-1感染者的原发性耐药及亚型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未治疗人群基因亚型和耐药毒株流行情况。方法收集50份即将进入HIV-1抗病毒治疗者的血样,从血样中提取病毒RNA,采用巢式PCR扩增HIV-1 pol基因序列并测序,用Genotyping以及斯坦福大学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等工具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36份样本获得pol基因序列,基因分型以CRF01_AE和CRF_07BC重组毒株为主,各占36.11%(13/36),其次为B亚型和CRF55_01B,各占13.89%(5/36)。36例HIV-1抗体阳性患者的蛋白酶(PR)和逆转录酶(RT)序列,耐药率为13.89%,其中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1.11%,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率为2.78%;发现1例对所有蛋白酶抑制剂耐药,4例对所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结论目前东莞市主要HIV-1流行亚型是CRF01_AE和CRF_07BC,HIV原发性耐药性发生处在国内较低水平,但出现了中度及以上的耐药毒株,增加了东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 伦玉华罗皓方晓君朱建琼杨华可杜进林倪进东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亚型原发性耐药
- 2009年东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人群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对2009年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同时在征得求询者同意的情况下对求询者进行免费HIV抗体检测。结果 2009年到VCT门诊求询者共353人,全部自愿接受抗-HIV检测,年龄分布于1月龄至65岁之间,其中20~39岁占88.10%,职业以工人最多(占54.67%);353名求询者中以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者为主,占48.73%(172/353)。检出HIV抗体阳性31例,阳性率为8.78%;男性18例,女性13例,男女性别比为1.38∶1;感染者以已婚为主,占64.52%(20/31);职业以无业(待业)为主,占35.48%(11/31)。结论 VCT能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今后应进一步扩大VCT服务覆盖范围,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干预工作。
- 夏延平刘燕平伦玉华刘爱红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愿咨询检测
- 东莞市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调查及相关行为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10-2013年吸毒人群的哨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601例调查对象中共检测出抗-HCV阳性710例,阳性率44.30%。其中,HCV抗体的高阳性率指向男性、30~50岁、离异/丧偶、文化程度低的吸毒者,高危因素包括注射吸毒、最近1次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商业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感染HIV。结论吸毒人群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控制丙肝在该人群的传播和流行。
- 方晓君朱建琼陈柏芬卓彬鼓王晓霞刘爱红伦玉华谢永坚
- 关键词:吸毒人群抗-HCV
- 东莞市2009-2014年15~24岁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15~24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09-2014年15~24岁HIV/AIDS病人的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共报告15~24岁HIV/AIDS病人251例,报告例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9-2014年平均增长率为58.49%。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21.76±1.659)岁,男性占74.10%(186/251);家政/家务/待业占26.69%(67/251),工人占17.93%(45/251);性传播占97.61%(245/251);15~24岁HIV/AIDS病人中,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年龄段,在学生群体的HIV/AIDS病人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结论 15~24岁人群的HIV/AIDS病人不断增加,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且同性性传播比例很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HIV对该人群的危害。
- 方晓君朱建琼陈柏芬卓彬鼓王晓霞杨华可伦玉华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