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新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尽管新生儿的临床诊疗和护理等措施有所进步,但其未完全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是限制该疾病预后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节,Toll样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过代谢组学发现NE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探索NEC的遗传易感性,明确贫血和肠道菌群失调与NEC之间的关系。通过对NEC发病机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本文将对这些新的观点进行综述。
- 刘娜李忠良张春磊李雪峰张成元张学博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新生儿
- Survivin蛋白和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p53蛋白及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术后随访5年,对照组选取因穿孔、肠梗阻等疾病切除结直肠的患者25例,蜡块切片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量有关(P<0.05)。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蛋白的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量和脉管浸润有关(P<0.05)。Survivin蛋白、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1,P<0.05)。p53蛋白、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及p53蛋白的高表达影响结直肠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且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相关。
- 闫世贤王大广刘娜李伟冯立国李淼徐越超
- 关键词:结直肠癌SURVIVINP53免疫组化
- microRNA-96与脓毒症新生儿炎症反应的关系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微小RNA-96(miR-96)与新生儿脓毒症(NS)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65例NS患儿作为NS组,将同期65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作为非感染性SIRS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miR-96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96与炎症反应指标的相关性;随访后,将NS组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对比不同预后患儿血清各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96对NS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NS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比非感染性SIRS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miR-96水平比非感染性SIRS组、健康组低,IL-1β、IL-6、TNF-α水平比非感染性SIRS组、健康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96水平与IL-1β、IL-6、TNF-α均呈负相关(r<0,P<0.05);死亡组miR-96水平比存活组低,IL-1β、IL-6、TNF-α水平比存活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96预测NS患儿病死的AUC为0.903(95%CI:0.846~0.978),以0.75为临界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4、0.855,约登指数为0.749。结论NS患儿miR-96水平下调,炎性因子水平上调,二者呈负相关;且miR-96水平对NS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张春磊李秀婷刘娜张成元
- 关键词:新生儿脓毒症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