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雪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氧化还原条件变化下锑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 锑可以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以及有机质等吸附,影响锑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此外,环境中的pH、Eh变化,同样会对锑的转化和赋存形式造成影响。本文旨在为研究锑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奠定基础,并提供相关依据。首先讨论了...
- 张莹雪
- 关键词:吸附解吸行为粘土矿物吸附动力学
- 晴隆锑矿区土壤中锑的释放探究被引量:4
- 2017年
- 探究不同土壤粒径和溶液pH下,土壤中锑的释放效应。采用贵州晴隆锑矿区土壤,磨细过10目和40目筛,用0.01M NaCl溶液做提取剂,调节其pH为2.00、4.00、5.00、6.15、8.00。土壤和提取剂混合连续震荡72 h,并于24、48、72 h离心取上清液测定三价锑和锑总量浓度,计算释放量。三价锑的测定用柠檬酸钠做掩蔽剂。结果表明,土壤中锑的释放量随着pH的上升而增加,且释放的锑主要以五价为主,占到总量的90%以上。悬浮液pH在反应的前24 h逐渐向中性靠拢,24 h后趋于平稳;锑的释放量在前24 h内有显著增加,24 h后增速缓慢,48 h后达到平衡,表现出锑释放量受到pH变化的显著影响。10目和40目土均属粗砂质地,成分组成和结构相似,因而两者锑的释放量并无明显差异。
- 张莹雪胥思勤
- 关键词:PH土壤粒径
- Sb(Ⅲ)和Sb(Ⅴ)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特征被引量:9
- 2018年
- 以氢氧化铁、氢氧化铝、高岭土和蛭石4种材料为吸附剂,探究Sb(Ⅲ)和Sb(Ⅴ)的吸附效果,以类比土壤中主要矿物对Sb的吸附作用并进行对比。研究内容包括吸附动力学试验、等温吸附试验及不同背景溶液pH变化下的吸附解吸效应。结果表明:4种吸附剂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在振荡24 h后逐渐趋于平稳,蛭石和氢氧化铁对Sb(Ⅲ)的吸附量在6 h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如氢氧化铁在6 h时对Sb(Ⅲ)的吸附量为23.19μg/g,72 h后降为19.75μg/g,并测定出该悬浮液中Sb(Ⅴ)浓度上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两种价态Sb的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拟合,两种模型拟合优度均在0.7以上。蛭石和氢氧化铁对Sb(Ⅲ)的吸附效果好于另两种吸附剂,而蛭石对Sb(Ⅴ)的吸附能力较弱;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对Sb(Ⅴ)的吸附效果较好,而氢氧化铝对Sb(Ⅲ)吸附效果不理想。随着pH的增加,Sb(Ⅲ)和Sb(Ⅴ)的吸附出现明显下降,并且解吸率增加,表现出pH对吸附的显著影响,如高岭土对Sb(Ⅲ)的吸附量由平衡液pH为4.82时的10.12μg/g增加到pH为2.12时的37.89μg/g。
- 张莹雪胥思勤李佳霜
- 关键词:土壤矿物
- 锑矿区土壤As和Sb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0
- 2014年
- 以晴隆锑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As、Sb的形态分布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利用单因子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壤中As、Sb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As尤其Sb含量很高,不同采样点含量差别较大。土壤As、Sb的存在形态均以残渣态为主,其次是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弱酸提取态,水溶态很低。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砷占0.01%~1.08%,其含量为0.001~0.347mg/kg,而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锑占0.08%~3.26%,其含量为0.002~14.107mg/kg。从单因子污染评价看,研究区土壤Sb污染远大于As污染,且大多属于重度污染。土壤中两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RI)为14.59~1970.98,锑矿区总体处于轻度生态危害,部分区域Sb污染应引起重视。
- 陈秋平胥思勤孙浩然任弘洋许世龙张莹雪
- 关键词:砷锑潜在生态风险锑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