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凯

作品数:10 被引量:4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页岩
  • 2篇氮气泡沫
  • 2篇油藏
  • 2篇渗流
  • 2篇浅层
  • 2篇孔隙
  • 2篇孔隙结构
  • 2篇控水
  • 1篇大斜度
  • 1篇电泵
  • 1篇电泵井
  • 1篇电缆
  • 1篇电缆技术
  • 1篇断块
  • 1篇断块油藏
  • 1篇页岩气
  • 1篇页岩气藏
  • 1篇优化配气
  • 1篇油田
  • 1篇预防措施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冀东...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0篇彭凯
  • 4篇张进
  • 3篇宁正福
  • 2篇张长久
  • 2篇杨峰
  • 1篇刘慧卿
  • 1篇胡天宇
  • 1篇王波
  • 1篇王庆
  • 1篇牛媛
  • 1篇赵松柏
  • 1篇孔德涛
  • 1篇汤云浦
  • 1篇胡昌蓬
  • 1篇王桂丽
  • 1篇王昊
  • 1篇肖丽芳

传媒

  • 4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化技术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斜度电泵井投捞电缆技术研究与试验
2025年
油田天然水驱油藏和中深层注水受效油藏中高含水阶段,潜油电泵提液是一项增产重要措施,常规电泵具有排量范围大、适应井斜大、管理方便的优势,但其配套电缆主要采取油管外置固定下入井内。南堡油田井身结构复杂,平均埋层3500米、平均造斜点450米、平均全角变化率3°/25m、平均井斜43°、泵挂处最大井斜达到73°、电泵平均泵深2500米,电泵井作业和生产环境差,常规油管外置电缆在作业入井过程中受井斜和全角变化率影响,存在电缆磕碰损伤、打扭折断的问题,同时受电网波动闪停等突然状况影响,常规大小扁接头处薄弱点电流波动大易击穿,常规电泵工艺在大斜度、深泵挂井中平均检泵周期较短,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通过创新设计油管内置投捞电缆工艺,可有效避免电缆入井过程中受井斜影响造成的电缆磕碰挤压打扭问题,电缆与电机通过插接头对接连接,也可避免大小扁锴皮连接造成的电流不稳击穿问题,插接头处创新使用耐高温高压的合成硅油绝缘密封液密封,保证整个举升系统的稳定性,投捞式电缆工艺技术实现了大斜度深泵挂电泵井检泵周期延长、二次作业占井周期缩短的目的。
张进李建松李方涛彭凯张长久
浅层天然水驱油藏氮气泡沫控水稳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南堡油田浅层天然水驱油藏高含水期油井堵水的需要,开展了氮气泡沫控水稳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从6种发泡剂及3种稳泡剂中优选出适合南堡油田浅层油藏堵水的泡沫体系及最佳配方为0.3%HPAM+0.6%SDS,针对目的层该泡沫体系具有较强配伍性、遇油消泡及抗老化性能。同时开展矿场试验33井次,成功率78.8%,累计增油9 428t,增油效果显著,表明该项技术在油井高含水开发后期可以有效达到控水稳油目的。
周光林寇磊汤云浦彭凯崔伟强
关键词:起泡剂稳泡剂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357
2013年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页岩表面纳米级孔隙微观形态,并通过低温氮吸附法测定了页岩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同时结合高压压汞实验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储层孔隙处于纳米量级,孔隙类型可分为有机质纳米孔、黏土矿物粒间孔、岩石骨架矿物孔、古生物化石孔和微裂缝5种类型,其中有机质纳米孔和黏土矿物粒间孔发育最为广泛;页岩孔径分布复杂,既含有大量的中孔(2~50nm),又含有一定量的微孔(<2nm)和大孔(>50nm);孔径小于50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大部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是气体吸附和存储的主要场所;页岩阈压非常高,孔喉分选性好,连通性差,退汞效率低,中孔对气体渗流起明显贡献作用,微孔则主要起储集作用。
杨峰宁正福胡昌蓬王波彭凯刘慧卿
关键词:页岩扫描电镜
南堡油田分注井大修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25年
在对南堡油田以往分注井大修原因进行分析汇总的基础上,通过对井内砂、垢等杂质样本分析以及套管完整性测试情况,发现中高孔渗油藏中易出砂注水井、低渗油藏“半静态水流”细菌腐蚀程度较高注水井,产生的砂、垢及油套管腐蚀产物易造成环空堵塞,另外管柱套损、套变情况,均为引起大修的主控因素。因此通过改善注入端水质,优化管柱防砂措施,强化洗井工艺以及优选环空保护液等举措,再制定合理检管周期,均对分注井大修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牛媛李石宽张进彭凯李方涛路智宏
关键词:主控因素
页岩气藏双重介质渗流模型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列举出三种典型的双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针对每种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作出相应评价,同时比较各双重介质模型的优缺点。根据实例,比较各模型下压力及压力曲线示意图。对比分析可知,De Swaan渗流模型能更好地适用于页岩气藏。
彭凯宁正福王桂丽
关键词:页岩气藏双重介质渗流模型
基于连续液面曲线的间歇采油工作制度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间歇采油是低产低效井挖潜的常用方式,在应用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定性和效益因素确定工作制度,缺乏科学性。为精细化、定量化优化其工作制度,结合物质平衡、流入流出动态等理论,并综合考虑井斜、储层物性参数等因素,建立了间歇采油的开关井动液面耦合数学模型,并创新性地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液面恢复曲线进行拟合,从而求取地层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枚举法将开关井动液面进行等分,并从井口产量、泵效、地层流入量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评价,最终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通过矿场应用验证表明:建立的耦合数学模型,将其数值迭代结果与实测液面恢复曲线进行拟合,能更科学确定间歇采油工作制度,确保油井处于高效协同供排关系。
彭凯王昊齐京国
关键词:泵效
复杂小断块油藏注水吞吐技术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南堡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因储层物性差、连通性差等,主要采取无能量补充方式生产。针对此类油藏,通过同注同采的注水吞吐模式,可改善开发效果、减缓递减。注水吞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注水补充能量阶段、关井油水置换阶段、开井采油阶段。为优化注水吞吐的参数,分别从药剂优选、施工参数、闷井等方面入手,对全过程的注水吞吐进行优化。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注水吞吐段塞设计的优化,实施注水吞吐后初期日产油增幅2.9m^(3),阶段增油500m^(3),目前日产油仍2.4m^(3)/d,持续有效,取得了宝贵的现场经验,效果较为明显,为下步治理此类油藏提供了系统化理论基础。
彭凯
关键词:注水吞吐表面活性剂防膨性能
页岩纳米孔隙分形特征被引量:85
2014年
以氮气分子为探测介质,采用氮气吸附分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及其不规则性,计算了页岩纳米孔隙分形维数,给出了分形维数与有机碳含量、页岩组成、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讨论了分形维数对气体吸附和渗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纳米孔隙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有机碳含量、微孔发育程度有关。有机碳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分形维数反映了页岩微孔的发育程度,微孔越发育,平均孔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分形维数越大。分形维数对气体的赋存和运移有着不同的影响,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趋于复杂,这有利于气体吸附存储,但不利于气体渗流。
杨峰宁正福王庆孔德涛彭凯肖丽芳
关键词:页岩孔隙结构渗流
南堡浅层高含水油藏氮气泡沫控水稳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针对南堡浅层高含水油藏,运用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设计氮气泡沫控抑边水水侵实验,研究优选了注入量、注入时机、闷井时间和边水强度等工艺参数,并定量化分析各参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气泡沫的合理注入量为0.1PV增油效果显著;注入时机是非敏感因素;合理的闷井时间为24h;氮气泡沫可用于边水能量较为充足的油藏,但边水强度应小于5mL/min。同时开展数值模拟技术政策优化研究明确:最大注入半径不应超过25m;堵水极限轮次为三轮;采液强度超过5 t/(d·m)增油幅度变缓。该技术矿场试验98井次有效率79%,平均含水下降了26个百分点,平均单井增油324吨,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
彭凯张进洪伟胡宇新
关键词:浅层边水油藏氮气泡沫控水
气举井优化配气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南堡油田1-3人工岛自2008年投产以来整体以气举采油方式为主,开发十余年,随着含水升高和地层能量下降,如何提高气举井举升效率关系到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整体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气举宏观控制图、井下管柱结构优化、历史井筒压力和实测工况资料的气举井特征曲线等大数据,相继研究了加深气举、组合式声波射流气举阀、中空柱塞气举、优化配气现场计算方法修正等技术,较大幅度的提高了气举井的开发效果,达到了节约日注气量的目的,也为国内外同类型油田提供了技术借鉴。
张进张长久胡天宇彭凯赵松柏
关键词:气举采油优化配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