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平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在重度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在重度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重度胸外伤并发ARD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PICCO组和肺动脉导管(PAC)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急性生理学年龄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总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PICCO组的PaO_2/FiO_2在治疗1d、3d和7d时均明显高于P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t=3.87,t=5.15;P<0.05)。PICCO组治疗7 d时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P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5)。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P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t=2.58,t=5.53;P<0.05),而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0.05)。结论:在重度胸外伤并ARDS患者的治疗中,PICCO监测有助于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林海平韦正祥
- 关键词:肺动脉导管机械通气疗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经皮氧/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皮氧/二氧化碳分压(PtcO_(2)/PtcCO_(2))监测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有创通气。分别于通气前和通气后6、12、24小时测定患者的PtcO_(2)、Ptc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PtcO_(2)、PtcCO_(2)与PaO_(2)、PaCO_(2)之间的差异。根据撤机情况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对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不同时间的PtcO_(2)和PtcCO_(2)进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tcO_(2)监测对呼吸机撤机的指导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通气前和通气后的6、12和24小时的PtcO_(2)、PaO_(2)、PtcCO_(2)和PaCO_(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患者在通气后的6、12和24小时的PtcO_(2)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O_(2)随治疗时间发生变化,不同时间的PtcO_(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撤机结果和时间对PtcO_(2)值有交互效应(P<0.05)。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患者在通气后的6、12和24小时的PtcCO_(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通气前PtcO_(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07,临界值为52 mmH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5%和63.8%;通气后6小时PtcO_(2)的AUC为0.973,临界值为68 mmH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和80.3%;通气后12小时PtcO_(2)的AUC为0.935,临界值为82 mmH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和80.5%;通气后24小时PtcO_(2)的AUC为0.966,临界值为91 mmH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83.4%。结论PtcO_(2)/PtcCO_(2)监测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可实现连续动态监测,PtcO_(2)监测在撤机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林海平宣翠香韦正祥
- 关键词:呼吸衰竭有创通气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