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美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鱼类致病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1
- 2014年
- 鱼类诺卡氏菌病是全球性的鱼病,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是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根据杀鲑诺卡氏菌16S-23S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设计引物,建立特异性PCR检测杀鲑诺卡氏菌的方法。结果表明,筛选的PCR引物可特异性地扩增出杀鲑诺卡氏菌的ITS片段,检测灵敏度(DNA浓度)为28.3 pg·μL-1。检测人工感染杀鲑诺卡氏菌的鱼组织,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从未分离到病原菌的病鱼组织中检出阳性片段,较传统细菌分离鉴定方法更为高效灵敏。
- 夏洪丽鲁义善汤菊芬蔡佳汪美夏立群
- 关键词:转录间隔区聚合酶链式反应
- 鰤鱼诺卡氏菌感染斑马鱼模型的建立与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鱼类诺卡氏菌病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省份不断蔓延,对水产行业造成巨大影响,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危害约20种海、淡水养殖鱼类。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腹腔接种不同稀释度的强毒株鰤鱼诺卡氏菌ZJ0503,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原菌分离鉴定、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半数致死剂量(LD_(50))统计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初步建立了鰤鱼诺卡氏菌-斑马鱼模型。研究发现攻毒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鰤鱼诺卡氏菌ZJ0503对斑马鱼的LD50为3.39×106CFU·尾,斑马鱼感染后,肾脏、肝脏、胰脏、鳃、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斑马鱼是鰤鱼诺卡氏菌良好的动物感染模型,该动物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诺卡氏菌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
- 夏立群汪美赖杰彬陈锐敏徐亮鲁义善
- 关键词:斑马鱼动物模型组织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