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捷 作品数:23 被引量:195 H指数:9 供职机构: 湖北省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电针与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对比研究 观察对比电针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及起效时间。方法:135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埋线组。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疗法;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穴针刺,并于腹部穴位加用两组电针;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 周薇 周仲瑜 胡锋 潭三春 余乐 王佳捷 余沛豪 郑易炜 刘一然关键词:针灸学 单纯性肥胖 穴位埋线 电针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电针调控下丘脑LKB1/AMPK信号通路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肥胖小鼠下丘脑肝激酶B1(LKB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交感神经活性及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作用,探索电针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减轻肥胖的中枢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3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肥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6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8只。电针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天枢”电针治疗,30 min/次,5次/周,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并计算Lee’s指数;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称量腹部白色脂肪组织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腹部白色脂肪组织形态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下丘脑LKB1、AMPK及腹部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解偶联蛋白-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下丘脑LKB1、AMPK和腹部白色脂肪组织PGC-1α、UCP1、PPAR-γ、β3-A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TC、TG、LDL-C含量升高(P<0.01),HDL-C含量降低(P<0.01),腹部白色脂肪组织质量增加(P<0.01),腹部白色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增大、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减少,血清NE含量及白色脂肪组织β3-AR、PGC-1α、UCP1、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下丘脑LKB1、AMPK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TC、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升高(P<0.01),白色脂肪组织质量减少(P<0.01),腹部白色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直径减小、单位面积细胞数目增加,血清NE含量及白色脂肪组织β3-AR、PGC-1α、UCP1、PPAR-γ的mRNA和� 张英溶 张艳佶 黄伟 陈霞 王佳捷 王佳捷关键词:肥胖 电针 交感神经 “周氏五位一体”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周仲瑜教授创立的"周氏五位一体"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周氏五位一体"法施治,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减肥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体重(BW)、体质指数(BMI)、腹围(AC)、体脂率(F%)、骨骼肌含量(MM)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相关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 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前后体重(BW)、体质指数(BMI)、腹围(AC)、体脂率(F%)、骨骼肌含量(MM)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更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周氏五位一体"法治疗单纯性肥胖较单纯针刺减肥法疗效更佳,收益更全面,值得临床推广。 卓越 周仲瑜 陈霞 王佳捷 徐曦 张艳佶 金熠婷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疗效评价 穴位埋线配合饮食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饮食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空腹血糖(F P G)、胰高血糖素(Glucagon)、C-肽(C-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埋线组。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疗法;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疗法。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肥胖相关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脂肪率(F%)、FPG、Glucagon及C-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埋线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埋线组对体质量、BMI、F%改善更显著(P<0.01,P<0.05)。埋线组治疗后FPG、空腹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而空腹Glucagon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对肥胖患者的糖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单纯饮食运动控制并不能明显调节机体内分泌状态,而穴位埋线配合饮食运动干预能够良性调节胰岛内分泌功能。 黄伟 王佳捷 王丽华 王丽 王丽 周仲瑜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穴位埋线 C-肽 胰高血糖素 糖代谢 艾灸疗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接触式诊疗模式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灸法非接触式医患互动诊疗模式,观察该模式在疫情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43例一线医护人员及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149例[医学观察期18例,轻型(寒湿郁肺证)17例,普通型(寒湿阻肺证)24例,恢复期(肺脾气虚证)90例],建立移动互联网络新冠肺炎灸法非接触式医患互动诊疗平台,依托该平台远程指导患者隔物灸贴治疗。一线医护人员及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穴取足三里、气海、中脘;轻型(寒湿郁肺证)及普通型(寒湿阻肺证)穴取合谷、太冲、足三里、关元;恢复期(肺脾气虚证)穴取大椎、肺俞、膈俞、足三里、孔最。每日1次,每次40 min,干预10 d。观察干预后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感染率及新冠肺炎患者症状、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隔物灸贴干预10 d后医护人员“0”感染,43例一线医护人员中有33例出现症状及心理不适,以腰酸背痛、睡眠差及焦虑症状居多,治疗后症状、心理状况改善有效率为78.8%(26/33),痊愈率为36.4%(12/33),心理状况改善有效率为58.3%(14/24),痊愈率为37.5%(9/24);149例患者中有133例出现症状及心理不适,治疗后症状、心理状况改善有效率为81.2%(108/133),痊愈率为34.6%(46/133),心理状况改善有效率为76.5%(52/68),痊愈率为57.4%(39/68)。结论:互联网模式下隔物灸贴技术运用于防治新冠肺炎具备可行性,不仅对患者咳嗽、乏力等症状和心理状态具有改善作用,且可能对一线医护人员起到未病先防作用。 陈霞 黄伟 刘保延 刘保延 王华 何丽云 赵宏 岗卫娟 韦丹 潘红玲 丁德光 滕金艳 潘红玲 谭三春 王洁钰 姚敏 刘思敏 李艳 谭三春 刘一然 许辛寅 沈沉 姚敏 程燕 詹明明 郑易炜 王芹 周仲瑜 刘一然关键词:灸法 移动互联网络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外周血瘦素及胰岛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外周血瘦素及胰岛素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埋线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配合运动干预疗法;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7.5%,电针组为85.0%,对照组为47.5%。埋线组和电针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和电针组治疗后空腹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和电针组治疗后空腹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埋线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优于电针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 ,能降低患者空腹外周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 王佳捷 陈霞 黄伟 周仲瑜关键词:穴位疗法 埋线 瘦素 胰岛素 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1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埋线组。对照组采用饮食+运动干预疗法;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穴针刺,并选取腹部穴位加用两组电针;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疗法。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抗体(INS-Ab)水平。结果:埋线组和电针组治疗后FINS、HOMA-IR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0.01);埋线组治疗后FB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电针组与埋线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埋线组治疗后FINS、HOMA-IR指标较电针组降低(P<0.05),且两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3组INS-Ab治疗前后均为阴性。结论:穴位埋线对于单纯性肥胖患者糖代谢状态的改善较电针有优势,可能机制是通过受体及受体后途径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利用率。 黄伟 王佳捷 陈霞 王丽华 颜晓蓉 周仲瑜关键词:单纯性肥胖 穴位埋线 胰岛素抵抗 阴阳调理灸在更年期肥胖女性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阴阳调理灸法对脾肾阳虚型更年期肥胖女性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60例脾肾阳虚型更年期肥胖女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阴阳调理灸配合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肥胖相关指标、改良K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组内比较,试验组肥胖相关指标、改良KI评分、中医症候及HPLP-Ⅱ量表六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肥胖相关指标、改良KI评分、中医症候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PLP-Ⅱ量表-压力管理评分上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在其余五维度上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在腰围、腰臀比、中医症候评分(神疲乏力、腰酸肢冷、浮肿、大便稀溏)、及HPLP-Ⅱ量表中提高患者健康责任、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精神成长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阳调理灸配合针刺疗法在脾肾阳虚型更年期肥胖女性中能有效起到减重、减脂、改善更年期症状的作用,并且在腰围、腰臀比及自觉症状改善上较单纯针刺更具优势。 周仲瑜 王佳捷关键词:更年期女性 肥胖 脾肾阳虚型 针灸疗法配合饮食运动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配合饮食运动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饮食运动疗法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将116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饮食运动组。饮食运动组采用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宣教及指导的方式,并让患者填写饮食运动日记。针灸组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证型,采用针灸疗法辨证施治。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有效率、体重(BW)、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腰围(WC)和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针灸组及饮食运动组患者治疗后肥胖相关指标及血脂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1.23%(52/57),痊愈率为36.84%(21/57),明显优于饮食运动组的67.92%(36/53)和11.3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组治疗后的BW、BMI、F%、WC及血脂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优于饮食运动组(P<0.01)。结论:针灸疗法配合饮食运动能够有效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疗效优于单纯饮食运动疗法。 陈霞 周仲瑜 黄伟 王佳捷 金熠婷关键词:针灸疗法 单纯性肥胖 高脂血症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PGC-1α、UCP-1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的白色脂肪组织(WAT)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以及解耦联蛋白-1(UCP-1)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症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高脂组建立营养型肥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穴位组和非穴位组,每组8只。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非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旁开5mm区域的非穴位区作为针刺点,采用电针干预,每次30min,每日1次,5次/周,共8周;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测量大鼠体质量、体长,计算Lee’s指数和双侧附睾脂肪组织(Epi-WAT)的脂体比,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Epi-WAT中PGC-1α和UCP-1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大鼠的Lee’s指数显著降低(P<0.05),穴位组大鼠的Lee’s指数变化值高于非穴位组(P<0.05)。穴位组大鼠的Epi-WAT的脂体比明显降低(P<0.05),Epi-WAT中PGC-1α、UCP-1蛋白含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增强Epi-WAT中PGC-1α和UCP-1蛋白的表达,抑制大鼠Lee’s指数的增长,促进外周脂质代谢,这可能是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王丽华 黄伟 李佳 王佳捷 张艳佶 冉国平 周仲瑜关键词:电针 肥胖大鼠 白色脂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