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芬太尼透皮贴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疼痛的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中-重度疼痛中的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经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放疗中出现急性口腔黏膜炎所致中、重度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常规治疗...
- 王雪吴洪芬刘士新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协同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和HT29,采用MTT法检测HCT116、SW480和HT29细胞株对甲磺酸阿帕替尼的敏感性,以药物敏感性最高的细胞进行后续联合治疗,分为对照组、药物组、放疗组和联合组,应用MTT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筛选最强联合抑制效果时的药物浓度作为后续试验;AnnexinⅤ-FITC/PI联合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组对HCT116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分析不同处理组上清中VEGF分泌水平;Western blot试验检测VEGFR2、VEGFA、ERK/p-ERK、STAT3/p-STAT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磺酸阿帕替尼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SW480和HT29体外增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半数致死浓度(IC_(50))分别为14.90μmol/L、25.99μmol/L和24.19μmol/L,HCT116细胞药物敏感性显著高于SW480和HT29细胞(P均<0.05),以敏感性最高的HCT116细胞进行不同分组,结果显示甲磺酸阿帕替尼浓度为8μmol/L时,联合组对比药物组和放疗组显示更强的增殖抑制能力(65.97%vs25.83%vs 21.97%,P均<0.001);不同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有差异(F=237.930,P=0.000),对比药物组(8μmol/L)和放疗组,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6.55±0.58)%vs (12.69±0.71)%vs (29.11±2.08)%,P均<0.001];联合组未能增强阿帕替尼(8μmol/L)对细胞周期的阻滞(P=0.09);细胞上清中VEGF分泌水平在4组间无差异(P>0.05),联合组VEGFA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但放疗未增加阿帕替尼(8μmol/L)对VEGFR2的抑制作用;对比药物组(8μmol/L)和放疗组,联合组增加了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并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表达,此外联合组处理后p-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STAT3和ERK总蛋白水平无改变。[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可能通过抑制STAT3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
- 杨永净赵玲许德权王雪刘婷婷柯天洋刘士新
-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ZNF488基因对鼻咽癌细胞HONE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ZNF488基因对鼻咽癌细胞HONE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空载体、人ZNF488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MSCV和pMSCV-ZNF488,以磷酸钙法转染293FT细胞并收集病毒液,感染鼻咽癌细胞株HONE1,经嘌呤霉素筛选及Western Blot鉴定,建立稳定表达ZNF488的HONE1-pMSCV-ZNF488和空载体HONE1-pMSCV的细胞株。应用噻唑盐(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ZNF488过表达对HONE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ZNF488对细胞周期增殖指数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观察ZNF488对HONE1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及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表达ZNF488的HONE1-pMSCV-ZNF488细胞株,MTT法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HONE1-pMSCV细胞相比,HONE1-pMSCV-ZNF488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均增强。流式细胞术显示过表达ZNF488细胞S期百分比较空载体组高,增殖指数增加。划痕实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示ZNF488能够显著增加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上皮标志E-Cadherin、α-Catenin表达降低,间质性标志Fibronectin、Vimentin表达升高,同时抑癌因子PTEN表达下降。[结论]过表达ZNF488可通过诱导鼻咽癌细胞HONE1发生上皮间质转变及下调抑癌基因PTEN,促进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
- 宗丹郭文杰王德军王雪尹丽许建华何侠
- 关键词:鼻咽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分子机制
- 食管癌术前放疗与细胞核AgNOR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分析细胞核AgNOR的表达与术前放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经胸外科医生会诊考虑经术前放疗后可能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32例,给予术前放疗,放疗方式:三维...
- 杨永净刘士新赵辉许德权王雪
- 癌症患者疼痛护理综述
- 目的 疼痛是癌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疼痛症状的出现。癌症疼痛除了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体压力更对患者心理、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造成巨大影响。对于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一直以来是当前护理过程中的...
- 王雪
- 螺旋断层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分析螺旋断层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螺旋断层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均以3周为1个周期;治疗4~6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随访至2023年4月,记录患者PFS和OS。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标志物和卡氏状态(KPS)评分,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情况,分析影响预后危险因素。结果疗程结束后,CR患者8例,PR患者49例,SD患者30例,PR患者11例,有效率为58.16%。治疗后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P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随访结束时间,随访6~48个月,其中,PFS时间14.5个月,OS时间31个月。经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PFS时间和O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患者PFS时间和OS时间短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PFS时间和OS时间短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PFS时间和OS时间短于无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为影响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螺旋断层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明显,且可降低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许德权王雪柯天洋刘婷婷包博杨永净
- 关键词:老年直肠癌疗效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嗅神经母细胞瘤(ONB)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鼻腔、鼻窦嗅上皮的恶性肿瘤,局部侵袭性强,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由于其临床罕见性,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手术联合放疗(和/或化疗)仍是提高ONB生存率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文章就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雪王德军何侠
- 关键词:嗅神经母细胞瘤预后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协同增敏作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阿帕替尼)联合放射治疗(放疗)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协同抑制作用,阐明其相关抗肿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以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和(或)不同剂量X射线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计算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阿帕替尼20%抑制浓度(IC20),并确定后续实验的X射线照射剂量。HepG2细胞分为阿帕替尼组、放疗组和阿帕替尼+放疗组(联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MTT法检测,阿帕替尼的IC20为1.32μmol·L^(-1),以此作为后续实验阿帕替尼作用浓度,确定2 Gy为后续实验X射线照射剂量。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和放疗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放疗组和联合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与阿帕替尼组和放疗组比较,联合组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阿帕替尼组和联合组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降低(P<0.05);与阿帕替尼和放疗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降低(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在体外可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VEGF分泌有关。
- 杨永净柯天洋刘士新王雪许德权刘婷婷赵玲
- 关键词:细胞迁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含奈达铂不同方案同期化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联合含奈达铂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6例Ⅲ、Ⅳa期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含奈达铂方案化疗。调强放疗采用鼻咽及全颈同步整合加量(SIB)技术,按两进程给予:鼻咽部剂量70Gy/32F,颈部淋巴结剂量66Gy/32F,颈部预防剂量高危区60Gy/32F、低危区50.4Gy/28F。放疗期间同步化疗2个周期,21d为1个周期。含奈达铂化疗方案分为3组:FP(5-氟尿嘧啶+奈达铂)58例;TP(紫杉醇+奈达铂)62例;TFP(紫杉醇+5-氟尿嘧啶+奈达铂)46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结果]166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同期放化疗。中位随访43个月,FP组的4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1.5%、93.0%、98.2%、79.0%,TP组为81.7%、91.4%、96.8%、82.0%,TFP组为84.7%、90.8%、93.3%、81.9%。3组间比较总生存率(P=0.752)、局部控制率(P=0.961)、区域控制率(P=0.423)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836)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口腔黏膜炎。3组患者Ⅲ~Ⅳ级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vs22.6%vs41.3%,差异有显著性(P=0.016),TFP组较TP组及FP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37,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分期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P=0.036)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37)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含奈达铂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获得较好肿瘤控制和生存率,患者顺应性好,反应可耐受。TFP三药方案较FP、TP两药方案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增加,临床疗效相近。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 王雪郭文杰许建华尹丽陈猛吴婧王德军陈薇宗丹何侠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奈达铂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胸部放疗的疗效评价
- 目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 small-cell lung,ES-SCLC)化疗有效后,胸腔内失败发生率仍较高,本文旨在评价ES-SCLC 化疗后胸部放疗的疗效及预后。
- 王雪
- 关键词:小细胞癌放射疗法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