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瑞卿
- 作品数:36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适用于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任务的轨控速度增量预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任务的轨控速度增量预估方法,能够根据变轨所需初始速度增量结合不同轨控发动机组合模式,同时,充分考虑不同控制系统的指令时延、执行机构时延等特性,在每次执行轨控前,精确估计轨控速度增量。...
- 陈春亮赵洋邢卓异邹乐洋盛瑞卿朱舜杰
-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月表采样区选址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月表采样区选址方法,属于深空探测技术领域;确认月表采样区域的选址约束;整合选址约束,梳理可用的数据源;确定各数据源对应的分析模型和分析图;建立选址约束分析方法;将选址约束分析阶段分为采样区快速...
- 张弘邓湘金盛瑞卿顾征方越赵洋陈丽平王晔昕孟占峰高珊
- 月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飞行程序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 2021年
- 针对嫦娥五号飞行程序多舱段、多任务、系统控制复杂的设计特点和难点,采用传统的飞行程序设计方法工作量大,状态控制困难,很难满足任务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状态转移的方法对飞行程序进行系统建模,首先将整个飞行过程分解成若干模块状态机;然后针对每个模块状态机的功能划分为状态触发器、评估器、执行器和确认器,并分别开展建模设计;最后通过状态触发器和确认器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连接,形成整个飞行程序的有限状态机描述。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等特点,对于规范飞行程序设计,描述复杂的飞行任务过程有很大的优势。采用该方法对嫦娥五号飞行程序进行了建模和设计,并给出了典型飞行过程的设计结果。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飞行任务的要求,确保了嫦娥五号在轨飞行控制任务圆满成功。
- 盛瑞卿赵洋邹乐洋陈春亮朱舜杰黄昊杜颖彭兢
- 关键词:飞行程序多任务协同控制
- 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动力下降点确定及验证
- 2021年
- 动力下降点确定是实施月面软着陆的重要环节,是多系统间复杂迭代的过程,涉及轨道设计、制导律设计、着陆目标的采样区确定、着陆及起飞安全分析。其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了最终着陆点的位置和着陆过程的着陆安全,也间接影响采样安全和采样工程目标的实现结果。针对嫦娥五号在实施月面软着陆前确定动力下降点的任务需求,提出了通过多次轨道控制与最优标称制导轨迹搜索联合控制策略的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设计总结了动力下降点确定原理和约束条件;然后,详细论述了月面无人自主采样返回任务软着陆过程动力下降点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嫦娥五号在着陆前主要的几次轨控实施结果分析了其对动力下降点的影响,同时综合了着陆区地形分析及着陆、起飞安全性分析,对动力下降点进行确定并根据最终在轨飞行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逐次逼近寻优方法”的月面软着陆环节动力下降点的确定方法有效,可以为后续地外天体软着陆等任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 赵洋盛瑞卿陈春亮张晓文邹乐洋高珊黄昊
- 关键词:着陆安全
- 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在轨中继对通方案设计与实现
- 2025年
- 中国首个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探测器在中继星支持下完成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采样封装等月面工作,为确保探测器与中继星能够顺利稳定建立中继链路,顺利完成中继任务,在探测器入轨后提前建立器-星中继通信链路,即提前实施了探测器全向测控链路和定向数传链路在轨中继对通测试。系统总结了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在轨中继对通方案设计与在轨实施结果,首先梳理了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在轨中继对通的任务过程,结合探测器和中继星飞行轨道特点对中继对通原理进行概述;然后对中继对通过程数据流设计状态进行说明;接着给出了在轨中继对通测试方案,具体包括中继对通测试弧段选择、地面测控站资源分配、中继对通飞行姿态设计、单器及器间全信息流覆盖测试项目设计以及测试流程和飞行时序设计等内容;最后描述了在轨飞行中继对通测试实施过程。在轨测试结果表明,月背无人自动采样返回任务在轨中继对通测试方案设计能够满足任务需求,测试过程有效验证了探测器与中继星接口匹配性和中继链路设计的正确性,所设计的方案兼顾了地面测控资源分配、飞行任务安全、飞行姿态设计、飞行时序设计、中继测控链路设计、器间信息流设计等综合因素,并且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发射窗口器-星间轨道相位变化,为后续复杂航天器与合作中继目标的在轨通信任务提供技术基础和飞行经验,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赵洋李晓光陶灼盛瑞卿徐宝碧黄昊
- 关键词:在轨测试
- 深空探测跳跃式再入返回任务设计被引量:3
- 2021年
- 跳跃式再入返回是深空探测任务的关键环节之一,具有关键技术多、设计约束多、地面验证难等特点。本文按照航天器系统工程的设计思想,针对探月三期“嫦娥五号”(Chang'E-5,CE-5)的再入返回任务,开展了约束条件、再入走廊、气动外形、再入返回弹道设计,明确了各项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嫦娥五号”返回器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再入返回飞行程序和关键任务环节设计进行了说明,经过返回器在轨实际飞行,表明了再入返回任务分析与设计思路正确,为后续的深空再入返回任务奠定了基础。
- 陈春亮张正峰盛瑞卿杨孟飞
- 关键词:深空探测系统设计
- 应用有向图的航天器信息流设计方法被引量:4
- 2019年
- 针对多任务、多舱段、任务时序不可逆的复杂航天任务信息流设计需求,文章分析了传统基于文档驱动的信息流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复杂航天器信息流设计规律和特点,并结合系统工程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应用有向图的分层航天器信息流设计方法。将传统的非结构化文档设计模式转换为用数字化模型描述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典型的遥控遥测信息流的数学模型,并在航天器信息流设计的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应用验证。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实现了信息流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可为后续复杂航天器信息流设计和自主健康诊断等提供参考。
- 马玉伟邢卓异白崇延盛瑞卿朱舜杰张伍
- 关键词:航天器信息流有向图数学模型
- 一种基于空空链路的双目标中继信息流设计方法被引量:1
- 2020年
- 与近地轨道交会对接相比,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由于其月球空间环境和测控资源的限制,对系统的自主性、快速性和鲁棒性都有较高要求。文章从信息流设计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以空空通信链路为基础,构建地面站、目标航天器、追踪航天器的双目标中继通信链路平台,设计了一种支持上下行通路双向自由传输的空空通信方案,通过目标航天器、追踪航天器中的任一航天器,均能实现两航天器上下行数据的自由传输,以提高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期间航天器与地面站上下行测控链路的灵活性和鲁棒性。
- 盛瑞卿朱舜杰邢卓异白崇延赵洋
- 嫦娥六号采样区选择与分析
- 2025年
- 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采样区选址对任务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探测器着陆/起飞安全、月面工作等问题.采样区选址基于科学需求和工程约束开展,科学需求主要考虑不同地体样品的获取等,工程约束主要包括坡度、撞击坑和石块分布、航迹高程、地形遮挡等.本文据此建立并应用了月球背面快速渐近与精细化分析结合的采样区选址方法,将多约束进行整合排序,采用低分辨率数据实现选址范围由大到小快速收敛,再利用高分辨率数据进行采样区精细化确认及扩展.基于已有的多源月球遥感测绘数据,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SPA)区域开展了采样区选择与分析,最终将阿波罗盆地南部以(154.21°W,41.62°S)为中心的28 km×6 km范围确定为主选采样区,并在其西侧3°附近区域确定了备选采样区.
- 张弘邓湘金盛瑞卿顾征王晔昕谢彬曾兴国方越赵洋陈丽平孟占峰高珊
- 一种基于空空通信的上下行链路通信方法
- 为了确保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近程导引过程中器地链路的高可靠畅通,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会对接任务过程中微波雷达空空通信功能的上下行链路通信方法,构建地面站、目标飞行器、追踪器的双中继通信链路平台,解决如轨道器约束条件下地面站...
- 邢卓异盛瑞卿白崇延朱舜杰黄昊赵洋乐群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