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广宇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第三磨牙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再生
  • 1篇牙根
  • 1篇牙根纵裂
  • 1篇引导骨再生
  • 1篇引导骨再生术
  • 1篇影像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肝转移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纵裂
  • 1篇阻生
  • 1篇阻生第三磨牙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下颌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范广宇
  • 2篇陶安军
  • 2篇杨细虎
  • 2篇许建辉
  • 1篇吴胜利
  • 1篇史圆圆
  • 1篇石俊
  • 1篇裴贤福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健康之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引导再生术用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骨再生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Bio-oss骨代材料和Bio-gide胶原膜的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邻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24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随机分为GBR组和对照组,GBR组12例,对照组12例。GBR组拔牙后行Bio-oss、Bio-gide引导骨再生术。对照组拔牙后常规处理拔牙创。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拔牙区域牙槽骨再生情况,邻牙远中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松动度及敏感度。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拔牙区域均存在牙槽骨再生,X线片显示,GBR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GBR组新骨形成量较多,牙周探诊深度减小,邻牙远中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减小。无邻牙松动和敏感病例,对照组新骨形成量较少,牙周探诊深度和邻牙远中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变化不明显,存在部分邻牙松动和敏感病例。结论联合应用Bio-oss骨代材料和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再生术可促进拔牙区域牙槽骨再生和邻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改善。
陶安军杨细虎范广宇许建辉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数字化X线牙片与CBCT对牙根纵裂诊断价值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在诊断牙根纵裂中数字化X线牙片、CBCT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4日至2017年1月25日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疑似牙根纵裂患者80例,分别进行数字化X线牙片检查和CBCT检查。将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结果:CBCT检查的确诊率明显比数字化X线牙片检查高(P<0.05)。结论:相较于数字化X线牙片,CBCT应用在牙根纵裂的诊断中准确率更高,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范广宇
关键词:牙根纵裂CBCT
XIAP与口腔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XIA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初步评价其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口腔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新的靶基因。方法收集4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及11例术后复发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XIAP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价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原发口腔鳞癌标本中XIAP在细胞胞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复发显著相关。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胞浆中XIA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癌淋巴转移新的促进基因。
吴胜利范广宇史圆圆陶安军许建辉杨细虎
关键词:XIAP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转移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76例,术前发生肝转移47例(肝转移组)、未发生肝转移129例(未转移组)。术前行盆腔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获取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动脉期环形强化、瘤周高信号及边界光滑)和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达峰时间(TT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及血液回流常数(K_(ep))]。比较两组临床资料、MRI影像学特征及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经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拟合度,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获益值。结果肝转移组低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占比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转移组动脉期环形强化、瘤周高信号占比明显增多,K^(trans)、V_(e)、K_(e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FP、ALP水平,MRI影像学特征动脉期环形强化、瘤周高信号和定量参数K^(trans)、V_(e)、K_(ep)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到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风险的回归方程,Logit(P)=10.490+0.742×AFP+0.648×ALP+0.651×动脉期环形强化+0.429×动脉期瘤周高信号+0.059×K^(trans)+1.279×V_(e)+0.017×K_(ep)。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771,校准曲线的一致性指数为0.837(95%CI:0.812~0.883),拟合优度检验χ^(2)=3.826,P>0.05,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具有较高拟合度。在临床决策曲线中,当风险阈值为0.1~0.4时,该预测模型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效
帅成俊史斌裴贤福范广宇陆洁李梦杰石俊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结直肠癌肝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