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甜甜
- 作品数:57 被引量:3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葛洪《肘后备急方》急症灸法之探析被引量:8
- 2017年
- 葛洪是东晋著名医学家,其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为中医学历史上急症治法及灸法的代表性著作,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急症灸法施灸原则、施灸部位、灸法操作等。在急症灸法原则上,其强调辨证施灸与因序施灸相结合,同时强调适度灸量。在急症施灸部位上,则是重视灸位、病位、奇穴与经穴的选择,繁简并举,只为增加灸法在急症中的实用性与传承性。在急症灸法操作上,葛洪在继承古代医家直接灸的衣钵上,创造性地运用隔物灸对急症进行治疗,扩大了中医急症的治疗范围及治疗手法。
- 董甜甜李金玲庞亚铮孙春全杨继国
- 关键词:肘后备急方急症灸法
- 从"体"和"用"的角度浅谈营气循行与根结流注次序
- "根结"理论作为指导针灸临床应用的重要理论之一,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且其临床疗效得到众多针灸医家的肯定."营气"的循行与"根结"的流注顺序不同,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笔者从肝"体阴而用阳"中得到启发,将"营气"理解为"...
- 李金玲董甜甜杨继国
- 关键词:针灸疗法临床疗效
- 超声评价膀胱颈漏斗形成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膀胱颈漏斗形成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及尿道括约肌缺陷之间的关联,及其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7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图像。经会阴超声观察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及膀胱颈漏斗形成等,同时在静息状态下测量尿道中段括约肌厚度。同时纳入81例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结果最大Valsalva状态下,压力性尿失禁组中膀胱颈漏斗形成率(66.2%)明显高于对照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组的膀胱颈下降值及膀胱尿道后角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尿失禁组经尿动力学证实9例存在尿道括约肌缺陷,均出现膀胱颈漏斗形成,其尿道中段括约肌厚度与无尿道括约肌缺陷及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颈漏斗形成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指征,与盆底支持结构功能受损、尿道括约肌缺陷密切相关;但通过尿道括约肌厚度评估括约肌缺陷尚需进一步研究。
- 卜岚聂芳杨丹车岩董甜甜潘宏
- 关键词:膀胱尿道括约肌女(雌)性
- 督灸配合脐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脐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纯脐灸疗法,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给予患者督灸配合脐灸疗法,督灸每2周治疗1次,脐灸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12周。12周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生活质量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督灸配合脐灸在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脐灸,且两者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督灸配合脐灸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春全李金玲董甜甜庞亚铮杨继国
- 关键词:督灸慢性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
- 从体用角度谈营气循行与根结流注次序被引量:2
- 2017年
- 体为阴,用为阳,体主物质基础,用为功能发挥。营气的循行与根结的流注顺序不同,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笔者从肝"体阴而用阳"中得到启发,将营气理解为体,根结理解为用。即营气的循行强调精微物质的输布,根结的流注重视功能的发挥。试从体和用的角度解析二者之间的"矛盾",以期能充实根结理论内容,为临床提供更为确切的指导。
- 李金玲董甜甜孙春全赵广杨继国
- 关键词:营气
- 多模态超声成像对睾丸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由二维超声(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超声造影(CEUS)及应变式弹性成像(RTE)构成的多模态超声成像在睾丸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医学中心经US检查发现的睾丸病变患者40例(40个病灶),进一步行CDFI、CEUS及RTE检查。采用CDFI及CEUS确定病灶内是否存在血供,将无血供的病灶定义为良性病灶,富血供的病灶定义为恶性病灶。进行RTE检查评估病灶组织硬度大小,病变组织的硬度被编码为红色(软)、绿色(中等)、蓝色(硬),将硬度大的病灶定义为恶性病灶,硬度小的病灶定义为良性病灶。对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或穿刺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诊断标准。绘制ROC曲线分析多模态超声成像对睾丸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正确分类率、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及曲线下面积。结果40个睾丸病灶中良性病灶24个(60.0%),恶性病灶16个(40.0%)。CDFI、CEUS、RTE诊断睾丸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0.875、1.000、1.000,特异性分别为0.833、0.750、0.708,正确分类率分别为85.0%、85.0%、82.5%,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24、4.00、4.4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802、0.771。RTE联合CDFI诊断睾丸病变的敏感性1.000,特异性0.875,正确分类率92.8%,阳性似然比8.00,曲线下面积0.915(P<0.001);RTE联合CEUS诊断睾丸病变的敏感性1.000,特异性0.917,正确分类率95.0%,阳性似然比12.0,曲线下面积0.958(P<0.001)。结论多模态超声成像对鉴别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 李振东聂芳刘婷董甜甜王国娟贾英英万晓辉
- 关键词:睾丸病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超声评价新生儿胼胝体发育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颅脑超声监测胼胝体的生长率,分析新生儿胼胝体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评价和治疗脑发育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97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54例(27~34周),足月儿43例。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0~6周每周行颅脑超声检查并测量胼胝体矢状长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产儿、足月儿出生后0~6周胼胝体生长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胼胝体生长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新生儿出生时胼胝体矢状长度与孕周、出生体质量成正相关(r=0.57、0.58);(2)早产儿出生后0周、2周、3周、4周、5周、6周胼胝体长度均低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6.51、7.81、8.87、10.25、11.64,P均<0.001);(3)早产儿、足月儿出生后0~2周胼胝体生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2~6周每周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均低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1、14.76、13.85、12.21,P均<0.001)。结论新生儿胼胝体的发育与孕周、出生体质量有关;颅脑超声能实时动态监测胼胝体的生长发育。
- 李静聂芳魏佳琪董甜甜卜岚汪延芳李琪杨丹
- 关键词:颅脑超声胼胝体早产儿颅脑损伤
- 超声引导下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MWA)术后临床疗效及患者基本情况、肿瘤特征及消融变量等因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患者192个病灶接受肝肿瘤MWA治疗的肝细胞肝癌患者65例(98个病灶)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54例(94个病灶),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治疗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肿瘤特征、消融参数、术后并发症与肿瘤进展情况,计算一、二、三年生存率,并分析影响患者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初次治疗后完全消融率达90.6%,二次治疗后完全消融率达96.9%。MWA术后一、二、三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9%、75.5%、68.6%,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71.5%、51.3%。单因素分析表明肝病背景(P=0.041)、病理类型(P=0.007)、肿瘤直径(P<0.001)、肿瘤形态(P<0.001)、肿瘤位置(P=0.001)、消融次数(P<0.001)、恒定功率(P=0.028)、消融坏死区长度(P<0.001)、消融坏死区宽度(P<0.001)、发生并发症(P<0.001)和肿瘤治疗后早期进展存在正相关关系。Cox回归多元分析显示病理类型(HR=0.352,P=0.018)、肿瘤直径(HR=3.483,P<0.001)、肿瘤位置(HR=0.383,P=0.005)和发生并发症(HR=4.596,P<0.001)是导致肝恶性肿瘤消融术后肿瘤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MWA术后肿瘤进展与患者基本信息、肿瘤特征及消融变量等多种因素相关。肿瘤特征(病理、直径、位置及消融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 董甜甜王婷王婷阎学良聂芳
- 关键词: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超声造影
- 高频超声对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
- 董甜甜聂芳魏佳琪
- 督灸配合点刺放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大椎穴点刺放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督灸配合大椎穴点刺放血法进行治疗,督灸每4周1次,大椎穴点刺放血每周1次,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结果,以综合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分级量化分值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综合临床疗效中,总有效率为18.4%,症状疗效中,总有效率为92.1%。扩胸试验、指地试验、Schober试验、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ESR、CRP及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有非常明显改善(P<0.01)。结论:督灸配合大椎穴点刺放血法可有效治疗AS湿热痹阻证,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主要体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董甜甜庞亚铮孙春全杨继国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针刺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