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志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调剖
  • 1篇调剖体系
  • 1篇油层
  • 1篇油田
  • 1篇蒸汽吞吐
  • 1篇盆地
  • 1篇汽窜
  • 1篇热采
  • 1篇热采开发
  • 1篇刻画
  • 1篇技术应用
  • 1篇河道
  • 1篇封堵
  • 1篇高台子油层
  • 1篇层次分析
  • 1篇储层
  • 1篇储层构型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覃志
  • 1篇吴向红
  • 1篇方子奇
  • 1篇刘智军
  • 1篇穆龙新
  • 1篇赵国良
  • 1篇叶雄
  • 1篇陈德宫
  • 1篇王振军
  • 1篇徐锋
  • 1篇鞠君举
  • 1篇鲁宁
  • 1篇孙天建

传媒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用复合调剖技术提高探40热采区块开发效果
2015年
2007年在扶余油田探40区块初次开展了热采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热采开发效果及安全因素,部分井发生汽窜,导致吞吐井加热半径缩小、热利用率降低,影响吞吐井的生产效果。为了提高热采效果,避免汽窜发生,开展了适合于扶余油田的复合体系调剖技术的研究。国内稠油油藏汽窜封堵技术的应用实践表明,单一的高温堵剂现场应用效果不理想,有效期短。因此考虑应用聚合物凝胶+预交联体膨性颗粒+粉煤灰/固化剂复合型高温汽窜封堵体系,并先期在实验室开展了复合调剖体系配伍性、抗温性、封堵性实验。在现场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2011~2013年,应用该项技术在探40区块、东9汽窜严重区块开展实施了复合封堵调剖应用,累计实施130口井,没有发生汽窜,平均单井日增油0.7t/d,平均单井累计年增油115t。
鲁宁计雪雷覃志鞠君举陈德宫
关键词:热采开发蒸汽吞吐汽窜封堵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被引量:55
2014年
分析了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S1A单层砂质辫状河沉积微相特征,识别了砂质辫状河储层不同层次的构型界面,将其划分为辫流带、单砂体和心滩内增生体3个层次,明确了目的层辫状河道具有泥质充填、半泥质充填和砂质充填3种模式.依据砂质辫状河储层不同层次构型单元规模的计算公式,实现了砂质辫状河储层的辫流带、单砂体和心滩内增生体规模的定量表征,形成了一套砂质辫状河储层不同层次构型单元定量表征的方法.定量表征的结果表明,研究区辫流带宽度约3 200 m,心滩宽度350~900m,心滩长度1 200~3 200m,单河道宽度100~300m,增生体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为100~400m和700~2 000m.以不同构型单元定量表征的规模为约束条件,采用相控与人机交互的方法,建立了能够反映辫状河储层构型空间分布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
孙天建穆龙新吴向红赵国良徐锋王振军覃志方子奇
关键词:层次分析储层构型
松南乾北青三段河道地震刻画技术应用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乾北地区高台子油层,在近两年,通过深入研究和扎实工作认为主力出油层集中在青三段,在乾北地区C47区块和C48区块分别提交了*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和*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并且该区的C47井、Q215-7井...
刘智军叶雄赵长利王广奇覃志
关键词:高台子油层河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