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丽
- 作品数:16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6年汉中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陕西省汉中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2016年在全市4个监测点采样并检测5大类,共计281份。选取3家养鱼场、4家超市、3家农贸市场的样品进行了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弯曲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定性检测。结果共检出致病菌83株,总阳性检出率29.54%。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依次为弯曲菌(74.29%),蜡样芽胞杆菌(4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6.67%),沙门菌(11.2%),大肠埃希菌(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67%),霍乱弧菌(非致病性)(2.56%),创伤弧菌(0.64%);其他致病菌均为检出。结论汉中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嗜盐性弧菌从内陆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环节检出,可能对食物链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 陈雅丽张志强刘红丽高洁张木林李芃芃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
- 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病原学检测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对洋县某小学发生的1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病原菌检测。方法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对可疑食品、饮用水及患者的肛拭子进行病原菌检验。结果从4份患者肛拭子中检出志贺菌。结论这是1起由福氏志贺菌引起的痢疾暴发疫情。
- 刘红丽高洁张木林陈雅丽
- 关键词:痢疾
- 2012-2017年陕西汉中市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镜检数据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汉中市2012-2017年肺结核抗酸杆菌痰涂片结果及变化情况,分析涂阳肺结核患者特征。方法从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结核病实验室登记本中收集整理痰涂片镜检数据,并对6年来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年来痰涂片阳性率从6. 48%下降到4. 42%,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各县区痰涂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各年龄组间涂阳结核病患者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涂阳肺结核患者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45~54岁年龄组患者数最多,占涂阳肺结核患者的19. 60%,其次为55~64岁年龄组,占17. 04%;男性肺结核患者数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平均为2. 82:1。结论汉中市2012-2017年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男性与中老年肺结核患者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 张志强陈雅丽高洁刘红丽史利宏韩亦非
- 关键词:肺结核显微镜检查荧光
- 食品和临床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表型及分子特征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食品和临床样本分离株的耐药性、菌膜形成能力及分子特征。方法对2019—2020年陕西地区市售食品中分离的21株MRSA和某三甲医院临床感染病例中分离的30株MRSA进行药物药敏性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分型、葡萄球菌染色体盒mec(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分型,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对不同来源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51株食品和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其中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余依次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8.04%、96.08%、52.94%。21株食品和30株临床分离MRSA菌株分子型别均以ST59-t437-IVa(2B)型为主,分别占比为52.38%(11/21)和36.67%(11/30)。21株食品分离MRSA菌株中38.09%(8/21)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30株临床分离MRSA菌株100.00%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ST59-t437-IVa(2B)型为食品和临床分离MRSA主要进化分支,且两种来源菌株部分位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本研究中食品和临床分离MRSA菌株耐药种类及其耐药率呈现高度一致;临床较食品分离MRSA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食品和临床分离的MRSA中一部分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提示食源性MRSA风险不容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关注。
- 王君马鑫鑫陈晓草胡豫杰陈雅丽纪建军贺金明刘新利韩蓓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分子特征进化分析
-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调查食物中毒原因,对可疑食物及呕吐物进行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按照GB4789.10-2010、GB4789.14-2014、WS/T80-1996和WS/T82-1996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从中毒病人吃剩的机制面皮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及葡萄球菌肠毒素,从4份呕吐物标本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及WS/T80-1996和WS/T82-1996,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混合污染食品引起的。
- 刘红丽李千玲张志强陈雅丽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 2018年陕西省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分离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腹泻监测病例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别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型别特点。方法对2018年陕西省14家哨点医院的临床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析,并用Xba I酶切进行PFGE电泳分析其分子型别特征。结果2294份病例标本中检出沙门菌101株,检出率4.4%。沙门菌腹泻病例的高发时间为8月和9月,感染人群以≤3岁婴幼儿为主,101株沙门菌有9株血清型未定,其余92株可分为8种血清型,其中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检出最高,其次为肠炎沙门氏菌。101株沙门菌经XbaI酶切,可分为71种PFGE带型,每种带型包含1~10株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共产生42种带型,肠炎沙门氏菌共产生6种带型。结论陕西省临床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和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陕西地区的优势菌。本研究建立了陕西沙门菌PFGE指纹图谱库,积累了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为沙门菌引发疾病的处置和溯源提了供重要依据。
- 李文涓陈雅丽王君马琳石一张铮刘东立马国柱
- 关键词:沙门菌感染性腹泻血清分型
- 2022年陕西省一起霍乱疫情调查及全基组溯源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对2022年陕西省城固县1起霍乱疫情调查溯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现场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收集当地气温及降水资料。采集病例、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样本,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水体、水产品样本,进行霍乱弧菌核酸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和质谱鉴定,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药物敏感试验指南进行药敏试验,提取菌株DNA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利用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测序拼接数据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预测,与既往分离的霍乱弧菌、pubMLST下载的国内外霍乱弧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cgMLST)及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结果本起疫情从1例霍乱病例和1例带菌者中各分离到1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携带ctxAB毒力基因,对磺胺类、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药物均敏感,而对氯霉素、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有抗药性;cgMLST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为大流行菌克隆株序列型(ST)69型,与陕西省既往霍乱菌株无关联。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病例共106人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水体样本96份,鱼类样本35份,环境样本7份,畜禽粪便样本7份。经霍乱弧菌核酸检测阳性2份,分别为文川河某处采集的鱼类样本2份中检出霍乱弧菌hlyA、O139群基因核酸阳性,ctxAB毒力基因阴性。结论本起疫情为霍乱弧菌O139群引起的散发疫情,其病原为国内的大流行菌株,感染来源可能与水产品污染有关,高温、干旱等因素是霍乱发生的原因之一。
- 刘东立陈雅丽张振才丁全明张铮李斌白洋马琳石一
- 关键词:霍乱弧菌
- 陕西省2015—2022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及全基因组溯源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2015—2022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炭疽芽胞杆菌的病原学特征及全基因组溯源情况。方法分析描述2015—2022年陕西省炭疽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对炭疽暴发疫情开展个案调查及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炭疽病例、病畜及污染环境的样本,进行炭疽杆菌荧光定量PCR实验、抗体检测、炭疽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二代测序,对全基因组数据进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鉴定分析,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cgMLST)、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变异分析(cgSNP)。结果陕西省2015—2022年共报告皮肤炭疽病例55例,分布在7个市25个县(区),以延安、渭南市为主,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以8月份为主,占52.7%(28/5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7.3%(37/55),贩运养殖屠宰人员占18.2%(10/55)。共分离到11株炭疽杆菌,测序基因组大小在5.4~5.5MB,GC含量为35.10%-35.20%,均携带capA、capB、capC、capE、cya、dep/capD、inhA、lef和pagA毒力基因与β-内酰胺、碳青霉烯、磷霉素、链霉菌耐药基因。cgMLS及SNP分析均显示陕北、关中、陕南分离菌株有较大差异,陕北地区延安市甘泉县分离株与关中地区变异位点相差30个,陕南地区汉中市南郑区分离株与关中地区变异位点相差26个,在渭南市炭疽杆菌呈现明显的聚集簇,同一簇内有不同地区和年代分离的菌株。结论陕西省2015—2022年炭疽疫情多点发生,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基因组溯源表明陕北、关中及陕南地区菌株无明显关联,但在渭南市不同年代与地区之间存在关联。
- 刘东立石一张铮马琳梁爽陈雅丽栾阳沈托
- 关键词:炭疽芽胞杆菌全基因组测序
- 2014-2017年陕西汉中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汉中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2014-2017年汉中市共采集20类食品样品,共95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11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 950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205株,总检出率21. 58%。检出9种致病菌,其中弯曲菌检出率最高(24. 00%),其次分别为蜡样芽胞杆菌(23. 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 27%)、单增李斯特菌(6. 34%)、沙门氏菌(5. 68%)、致泻大肠埃希氏菌(5. 00%)、霍乱弧菌(2. 69%)、副溶血弧菌(1. 71%)、创伤弧菌(0. 64%),阪崎肠杆菌、小肠结肠耶尔森氏菌未检出。其中生禽肉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90. 91%),其次分别为调理肉制品(66. 67%)、流动早餐(56. 67%);在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环节、养殖环节、网店5类场所抽样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6. 67%、39. 74%、21. 62%、2. 12%、5. 88%。结论汉中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建议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监测力度,加强监管,以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 陈雅丽张志强刘红丽高洁张木林李芃芃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食品污染
- 2015-2016年陕西汉中市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汉中市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按照GB 4789.4-2010和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比较不同监测点、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样品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2015-2016年汉中市5个监测点共检测7类样品285份,检出28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9.8%;宁强县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21.1%),各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3,P>0.05)。7类样品中生禽肉、动物性海水水产品、动物性淡水水产品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9%、30.0%、20.0%;生畜肉、熟肉制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中也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7%、3.3%、0.9%;流动早餐中未检出沙门氏菌,不同样品间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3,P<0.05)。不同样品来源间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结论生禽肉、动物性海水水产品、动物性淡水水产品中是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食品,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是食物中毒的隐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 张志强陈雅丽刘红丽高洁张木林李芃芃
- 关键词:食品食品污染沙门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