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氟中毒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缺失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氟中毒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DNA(mtDNA)片段缺失突变和听力损失的机制。方法 60只大鼠按喂饲不同含氟比例玉米分为对照组(氟含量0.92mg/kg)、低氟组(氟含量35.1mg/kg)和高氟组(氟含量105.0mg/kg),每组20只,饲养6个月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畸变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反应幅值,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大鼠内耳组织mtDNA缺失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低氟组、高氟组8kHz DPOAE反应幅值分别为28.72±4.22、24.22±3.12、20.01±2.06dB SPL,高氟组、低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0.5、1、2、4kHz DPOAE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内耳组织中mtDNA4834缺失发生率(耳蜗5%,蜗核10%)明显低于高氟组(耳蜗90%,蜗核70%)及低氟组(耳蜗75%,蜗核60%)(P<0.01)。结论慢性氟中毒可导致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机制可能与慢性氟中毒大鼠内耳组织mtDNA4834缺失突变有关。
- 陶学勇陈乾美耿勇李皓琳刘敏翟性友
- 关键词:氟中毒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线粒体DNA基因缺失
- 大鼠慢性氟中毒听觉损伤的实验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氟中毒大鼠耳蜗毛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和听力损失的机制。方法借助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测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60只大鼠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DPOAE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组与低氟组、高氟组8kHz反应幅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5、1、2、4kHz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耳蜗内、外毛细胞排列规则。低氟组的内、外毛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为静纤毛粘连、倒伏。高氟组内、外毛细胞的损害严重,出现明显的粘连、倒伏、融合,并可见散在的节段性缺失,以底圈明显。表皮板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严重者表皮板穿孔,细胞内容物流出,形成气球样改变。结论慢性氟中毒明显影响听力,导致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其损害机制可能是氟对耳蜗毛细胞的直接损害造成的。听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与氟中毒程度相关。
- 僧东杰陈乾美刘鲜林龚正鹏刘敏马乙心
- 关键词:氟中毒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毛细胞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