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形变
  • 1篇形变分析
  • 1篇应急抢险
  • 1篇灾变
  • 1篇震区
  • 1篇深埋
  • 1篇深埋隧洞
  • 1篇石流
  • 1篇数值仿真
  • 1篇隧洞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坡面
  • 1篇坡面侵蚀
  • 1篇抢险
  • 1篇围岩
  • 1篇围岩分类
  • 1篇窝沟
  • 1篇发育
  • 1篇发育特征

机构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4篇张宁
  • 2篇常鸣
  • 1篇许强
  • 1篇王运生
  • 1篇罗永红
  • 1篇石豫川
  • 1篇童建刚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隧道技术
  • 1篇甘肃水利水电...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四川康定姑咱“8·3”特大山洪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孕灾成因研究被引量:4
2024年
2024-08-0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村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雅康高速公路康定至泸定段日地1号隧道至2号隧道之间的桥梁垮塌,当地村庄房屋被冲毁,造成23人失联、4人遇难。结合无人机航拍和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对日地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探讨了此次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和成因机理,并对其关键运动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进而采用FLO-2D模型对日地沟泥石流的动力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Ω验证精度达到1.65。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固有的陡峻地形、风化碎裂花岗岩体提供的丰富物源以及持续性降雨与冰雪消融耦合的极端气候共同诱发了本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本次山洪泥石流携带的固体物源约为58×10^(4)m^(3),其中最大孤石直径达6 m,流速超过8 m/s,单个块体的冲击力超过500 kN,流通区的总冲击力可达百吨以上,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西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的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工作。
常鸣许强王运生罗永红陈力张宁李宏杰
关键词:发育特征数值仿真应急抢险
雅江县土窝沟火后泥石流物源动储量预测与灾变过程研究
2025年
以2024年6月11日四川省雅江县土窝沟发生的火后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西昌火烧迹地经验模型,预测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坡面侵蚀深度与动储量。结合地形条件、物源动储量与不同降雨频率(20%、5%、2%、1%),开展基于OpenLISEM模型的火后泥石流灾变过程动力模拟。结果显示,土窝沟流域在20%、5%、2%、1%降雨频率下坡面最大侵蚀深度分别为9.89 mm、10.69 mm、11.09 mm、11.38 mm,其物源动储量分别为3.41万m^(3)、3.83万m^(3)、3.98万m^(3)、4.08万m^(3)。泥石流在20%、5%、2%、1%降雨频率下,最大流速分别为2.5 m/s、4 m/s、5 m/s、6 m/s,最大堆积深度分别为1.5 m、2.7 m、3.5 m、4.4 m,在2%、1%降雨频率下,泥石流裹挟固体物质较多,部分物质冲出沟口并参与河流演化,可抬高河床对雅砻江造成半堵状态。
周康驰常鸣张宁尹道龙李林泽
关键词:坡面侵蚀
TBM施工深埋隧洞围岩分类方法初探被引量:14
2010年
文章针对TBM施工隧洞的围岩分类问题,分析了西南某水电站深埋隧洞影响洞室稳定性的因素,以《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的围岩分类方法(HC分类)为基础,依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的完整性系数、岩体结构为主要因素来探讨适合TBM施工深埋隧洞的围岩分类。
张宁石豫川童建刚
关键词:TBM施工围岩分类深埋隧洞
基于InSAR技术的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九寨沟震区坡高谷深,植被茂盛,地质灾害隐蔽性强,采用传统的调查手段进行精准识别有很大的难度。基于8景ALOS-2降轨数据以及100景Sentinel-1升轨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对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开展了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研究区内共识别出12处滑坡隐患,其中4处属于高位滑坡隐患,滑坡隐患位置在震后长期处于持续线性形变中,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野外调查和遥感观测验证了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隐患形变分析的准确性,隐患形变分析结果为后期精细化监测预警奠定了基础。
徐恒志周宇唐亮亮张宁
关键词:D-INSA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