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艳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病理性
  • 3篇神经病理性疼...
  • 3篇疼痛
  • 3篇病理
  • 3篇病理性
  • 3篇病理性疼痛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三叉神经
  • 2篇通路
  • 2篇颌面
  • 2篇口颌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调控
  • 1篇修复体
  • 1篇牙齿形态
  • 1篇牙合
  • 1篇牙磨耗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张艳艳
  • 5篇沈颉飞
  • 1篇郭维华
  • 1篇李晓箐
  • 1篇叶丹

传媒

  • 3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侧冠突过长导致开口受限2例被引量:1
2022年
冠突过长(CPH)是一种罕见的下颌骨发育过程中冠突形态和长度的异常疾病,本文报道2例双侧CPH引起下颌运动及开口受限的病例资料,通过报道病例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治疗及预后,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这2例CPH病例经外科切除伸长的冠突后,即刻开口度均增加到近三指,其中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开口度正常,而另外1例术后2年CPH复发。CPH的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CPH导致开口受限的情况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因此,应综合运用临床及影像学加以鉴别诊断。外科手术切除伸长的冠突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式,而术后长期有效的开口训练对治疗效果的维持至关重要。
张艳艳刘飞沈颉飞李晓箐
关键词:病因
泛连接蛋白调控口颌面疼痛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口颌面疼痛的病理机制复杂,临床上目前仍缺乏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给患者生活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研究表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泛连接蛋白(PANX)在调控口颌面部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PANX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包括口颌面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和其他疼痛。通过深入了解PANX在口颌面部疼痛中的作用和功能,以期为口颌面部疼痛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策略。
冯玉衡刘飞张艳艳沈颉飞
关键词:信号通路三叉神经节
基于深度学习的牙齿形态个性化重建智能系统研发初探
2025年
目的通过融合隐式模板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全新可变形牙齿深度隐式网络(tooth-deformable deep implicit network,T-DDIN),以评估不同缺损条件下T-DDIN形态重建的精度、稳定性及效率。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和修复科收治的550例牙体缺损或错畸形患者的口内扫描模型(训练集500例,测试集50例)。研发T-DDIN,通过隐式模板与潜在编码预测网络实现缺损牙体的形态重建。模型性能评估阶段,对测试集数据模拟Ⅱ类洞缺损和面磨耗。采用传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T-DDIN深度学习模型分别进行形态重建(分别为传统CAD组和T-DDIN组),以原始牙为真值,计算两组下颌右侧第一磨牙形态重建后与真值的三维偏差以及调体积、牙尖角差值和形态重建时间,综合评价两组差异。结果T-DDIN组Ⅱ类洞缺损与面磨耗重建的三维偏差[分别为(0.14±0.05)、(0.16±0.09)mm]、调体积[分别为(0.44±0.03)、(0.49±0.03)mm^(3)]及牙尖角差值(分别为5.69°±1.90°、6.04°±0.53°)均显著小于传统CAD组相应缺损重建(均P<0.001)。T-DDIN组两类缺损重建的三维偏差(P=0.098)、调体积(P=0.154)及牙尖角差值(P=0.196)的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传统CAD组面磨耗重建的三维偏差、调体积与牙尖角差值均显著大于Ⅱ类洞缺损重建(均P<0.001)。T-DDIN组两类缺损的形态重建时间分别为(37.2±7.7)和(39.4±6.2)s,均显著少于传统CAD组相应缺损重建(均P<0.001)。结论针对Ⅱ类洞缺损和面磨耗形态重建,T-DDIN均表现出优异的形态重建稳定性、精度和效率。
余美琪陈度王振宇刘飞张艳艳李云鹏沈颉飞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牙修复体牙磨耗牙齿形态
神经肽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给患者生活带来沉重负担。神经肽,包括甘丙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催产素等,通过不同信号通路调控伤害性信号传导,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神经肽在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相对不足,针对神经肽作为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靶点尚缺乏充分的临床证据。本文回顾了上述4种常见的神经肽在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中调控神经病理疼痛涉及的分子信号通路机制,为探究其在口颌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为研发新型镇痛药提供有效策略。
赵家硕张艳艳刘飞沈颉飞
关键词:神经肽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信号通路
咬合诱导与功能矫治在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8
2016年
近年来儿童口腔医学早期矫治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预防错牙合畸形的发生、阻断错牙合畸形的进展等措施,诱导儿童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降低后期综合正畸治疗的难度,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公认方法。本文结合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原因、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咬合诱导、肌功能训练及其应用和功能矫治的发生发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提供理论依据。
张艳艳叶丹郭维华
关键词:早期矫治咬合诱导功能矫治
牙种植术后三叉神经创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与防治被引量:1
2023年
如今种植牙已成为修复缺失牙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种植牙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其中,种植手术导致的三叉神经创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PTNP)是口腔颌面部神经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日益成为种植修复临床不能忽视的问题。目前,PTNP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对策尚无统一认识。本文对种植术后PTNP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为口腔临床医生针对PTNP的临床诊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廖洪林方仲瀚张艳艳刘飞沈颉飞
关键词:牙种植三叉神经神经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