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滇中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态
  • 2篇水位
  • 2篇湖泊
  • 2篇高原湖泊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用水总量
  • 1篇灾害
  • 1篇蒸发
  • 1篇山洪
  • 1篇山洪灾害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水量
  • 1篇水面蒸发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位变化

机构

  • 10篇云南省水文水...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0篇杨文春
  • 2篇朱文祥
  • 1篇杨侃
  • 1篇施文超

传媒

  • 4篇人民珠江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低碳世界
  • 1篇云南省水利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抚仙湖-星云湖水资源暨水生态监测系统构建探讨
抚仙湖和星云湖是云南省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近年来,抚仙湖优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引起的极大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充分掌握抚仙湖、星云湖基本情况下,结合抚仙湖和星云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水资源暨...
杨文春王美华
关键词:水质监测生态环境资源利用
玉溪市用水总量趋势及需水量预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保障,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之一,也是审批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基于玉溪市2004-2018水资源公报用水总量数据,分析其演变趋势及原因分析,并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法对2035年用水总量进行预测,为玉溪市全面发挥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的重要作用供技术依据。
杨文春吴开明
关键词:用水总量
滇中“三湖”流域水面蒸发计算研究
2024年
为科学精准地计算滇中地区水面蒸发量,基于“三湖”径流区附近玉溪气象站2014-2021年逐月气象观测资料,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FAO PPP-17Penman公式在该地区水面蒸发计算中的使用效果和误差来源。在此基础上,针对计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引入Morton经验公式等方法,将Penman公式中的水面反射率、太阳辐射参数作了随季节而变化的动态化改进。同时基于热量平衡原理,用误差反推法推导出了一个新的水面热通量估算模型,并在FAO PPP-17Penman公式中增加水面热通量项以修正水面热量收支平衡。结果表明:(1)FAO PPP-17 Penman公式计算的研究区水面蒸发量普遍偏大,平均相对误差为+15.2%,且误差具有冬季小而夏季大的季节性特征和类似正弦曲线的周期变化规律。计算误差主要源于公式中太阳短波辐射参数取值不当以及忽略了水面热通量的影响,导致热量收支不平衡。(2)对公式进行动态化参数改进并增加水面热通量后,计算精度明显提高,相对误差在±5%、±10%和±20%内的准确率比修正前分别提高了40.6%、42.7%和32.3%。异地使用效果也表明,改进后的FAO PPP-17 Penman公式在滇中“三湖”径流区内仍具有较高的拟合准确率,±10%误差范围内的拟合准确率在75%以上。(3)本研究推导出的水面热通量非线性估算模型,能够合理模拟水体储热量对季节变化和水面辐射强弱的非线性响应,在滇中“三湖”地区的蒸发计算中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艾永智杨韬杨文春申文熙孙秀芬谷桂华
关键词:水面蒸发太阳辐射高原湖泊
1953—2021年抚仙湖水位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3年
近年来抚仙湖水位持续下降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为了探究抚仙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1953—2021年抚仙湖水位站日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流域历年降水蒸发数据、湖泊蓄水资料和相关调查,采用肯德尔秩次检验法、水量平衡法以及相对评判法进行分析。结果为:①1953—2021年,抚仙湖多年平均水位1722.02 m;1950s—2010s,抚仙湖水位年代际变化特点大致为涨→落→落→涨→大涨→大落,抚仙湖水位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变化;②抚仙湖年内低水位均发生在5月份,高水位基本发生在10月份(9月份偶有发生);③2010—2021年是抚仙湖历史上最低水位时期,其多年平均水位和年内平均水位过程均在法定最低运行水位以下,年、月、日平均水位满足法定最低运行水位的保证率分别为33.3%、34.7%和35.9%;④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抚仙湖水位大幅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因素。
杨文春朱文祥谷桂华
关键词:水位变化气候变化
抚仙湖水准基面考证
抚仙湖是云南重要高原湖泊之一,抚仙湖的水准基面对抚仙湖开发、保护、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人们对抚仙湖水准基面全面准确的了解,正确统一规范使用抚仙湖基础数据,对抚仙湖水准基面进行考证,提出相关建议。
杨文春
文献传递
滇中“三湖”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研究滇中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三湖”流域)降雨对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基于流域内梁王河、海口、茶尔山、沙沟嘴4个雨量站1992—2020年日降雨观测数据,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用M-K法分析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特征,用Kriging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为:1992—2020年期间,“三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07.6 mm,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3088~4172 MJ·mm/(hm^(2)·h);年降雨侵蚀力变异系数为0.25~0.32;各站发生侵蚀性降雨日数686~759 d;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相关关系较好,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波动变化,系列为不显著增加趋势,无突变;降雨侵蚀力年内变化差异较大,夏季占全年的61.4%,汛期占全年的90.5%,降雨侵蚀力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与年降雨量分布趋势一致,为北大南小;年、汛期、夏季和秋季,流域降雨侵蚀力基本呈从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而非汛期、春季和冬季,降雨侵蚀力基本呈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研究成果可为滇中高原湖泊流域水土保持、湖泊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杨文春谷桂华朱伟兵火寿华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水土流失KRIGING插值高原湖泊
云南省玉溪市山洪灾害成因及对策浅析被引量:3
2008年
玉溪市经常发生山洪灾害,造成多起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结合玉溪市山洪灾害的特点,从暴雨特性、洪水特性、地质环境、水利基础设施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玉溪市山洪灾害的成因,提出预防山洪灾害的对策。
杨文春
关键词:山洪灾害
玉溪CORS系统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在水文测量中的应用
分析玉溪CORS系统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在云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接测中的应用案例,得出该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玉溪区域四等水准及其以下、应急水文监测、防汛特征值测量等水文测量工作的结论,并提出推广应用...
杨文春
关键词:水文测量
文献传递
农业高效节水减排在抚仙湖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9年
水生态文明是促进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抚仙湖作为云南省首批3个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之一,通过中国南方高效农业节水减排澄江高西社区试点建设,探索农业高效节水减排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施文超杨文春
关键词:节水减排
抚仙湖适宜生态水位研究及水位改变度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的建成运行改变了抚仙湖水文水动力条件,对湖区的生态平衡将产生一定影响。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M-K法诊断和检验1953-2019年抚仙湖水位的变化趋势及其显著性,并用累积距平法分析该系列过程的跳跃性。基于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al Alteration)法和RVA(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法,以抚仙湖海口水位站1953-2019年日水位观测数据为基础,以最接近突变年份(2011年)的2009年抚仙湖不从海口河出流而向星云湖出流为变异点,计算1953-2008年自然出流状态下抚仙湖每月水位、年极端水位及其出现时间、高低水位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涨落水次数、涨落水速率等24个指标来全面描述湖泊生态水位需求;通过改变度的计算,揭示2009-2019年抚仙湖水位的变异程度;评价2009-2019年期间湖泊生态水位的满足程度。计算结果:1953-2019年抚仙湖年平均水位呈不显著波动下降趋势,全年适宜生态水位需求为1721.48~1722.74 m,其中1-12月适宜生态水位依次:1721.8~1722.46、1721.69~1722.35、1721.6~1722.25、1721.54~1722.16、1721.48~1722.12、1721.56~1722.19、1721.7~1722.35、1721.9~1722.56、1722.02~1722.72、1722.06~1722.74、1722.01~1722.71、1721.93~1722.61 m;年最高水位为1722.18~1722.87 m,发生时间为第235~304 d(年积日);年最低水位为1721.40~1722.03 m,发生时间为第127~154 d(年积日);高水位1722.27 m(发生0~2次),平均持续时间为23~150 d/次;低水位1721.98 m(发生0~2次),平均持续时间为38~183 d/次;日际涨水次数为8~18次,涨水速率为0.014~0.020 m/d;日际落水次数为5~14次,落水速率为0.004~0.025 m/d。相比1953-2008年,2009-2019年抚仙湖水位发生了中度改变,总体改变度为52.2%;2009-2019年期间湖泊生态水位总体满足程度为23.5%。分析结果可为抚仙湖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调度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谷桂华杨侃杨文春朱文祥李红明林家阳陈佳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