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施工期混凝土坝温度统计模型探讨被引量:8
- 2012年
- 针对施工期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采用周期项作为环境气温因子,并累加两个指数函数来考虑水化热温升和通水冷却的影响,构建了施工期混凝土坝温度统计模型。以溪洛渡混凝土坝典型坝段为例,对坝体混凝土温度做了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预测精度良好。
- 刘丹丹王俊黄耀英周宜红周建兵李金河
- 关键词:混凝土坝施工期温控
- 硅酸钠改性磷石膏道路稳定材料性能及固化机理被引量:1
- 2024年
- 以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为目的,探索了硅灰和水泥固化高浓度原状磷石膏制备道路稳定材料的最优配比设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硅酸钠增强道路稳定材料的性能,分析了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水泥、硅灰、消石灰的质量比为5∶3∶2,并加入1.5%(质量分数)的硅酸钠时,磷石膏道路稳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显著提高,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9.77 MPa,软化系数可达0.81,水稳系数可达1.0,同时浸出液中氟离子和可溶磷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限值。微观测试表明,水化反应产生的大量水化硅酸钙凝胶可将二水硫酸钙包裹,同时硅灰和硫酸钠的填充作用使整体结构更加密实,形成性能良好的磷石膏道路稳定材料。
- 黄绪泉蔡家伟赵小蓉赵小蓉王豪杰王俊王俊
- 关键词:磷石膏硅酸钠无侧限抗压强度浸出毒性
- 电解锰渣为主多源固废制备多孔陶粒及固定重金属锰的机理研究
- 2025年
- 以电解锰渣(EMR)为主要原料,城市污泥、石墨尾矿和膨润土为辅料,制备了轻质多孔陶粒。采用X射线衍射、体式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等技术手段,探究了陶粒孔隙结构的演化机理,并揭示了Mn^(2+)固化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EMR和污泥的掺量均为35%(质量分数,下同),石墨尾矿掺量为25%,烧结温度为1130℃、烧结时间为15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EMR陶粒性能良好,堆积密度为651 kg/m^(3)、表观密度为1406 kg/m^(3)、筒压强度为3.78 MPa、1 h吸水率为5.36%。在高温烧结过程中,液相包裹陶粒表面有效降低了吸水率,同时内部液相包裹气体形成封闭孔隙结构。Mn^(2+)浸出主要来源于EMR中MnSO_(4),MnSO_(4)高温分解为可逆反应,封闭气孔中CO、SO_(2)抑制了MnSO_(4)的分解,从而影响Mn^(2+)的固定效果。此外,EMR陶粒中污泥富含Fe_(2)O_(3),其不仅降低了烧结温度,还促进了高温液相的产生,导致EMR陶粒中存在未分解MnSO_(4),因此随着EMR和污泥的掺量从35%增加至45%时,Mn^(2+)浸出质量浓度从0.33 mg/L提高到0.84 mg/L。固定重金属锰的机理表现为物理-化学协同作用,一方面,高温液相形成的致密结构将其物理包裹;另一方面,在高温条件下Mn^(2+)能够参与形成锰硅灰石和尖晶石型铁氧体从而实现化学固化。研究在显著提高EMR消纳量的同时,实现了多源固废协同制备陶粒,为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途径和技术支撑。
- 梁庆阳薛菲黄绪泉赵小蓉王豪杰韩子龙王俊
- 关键词:电解锰渣多孔陶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