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寅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大学生
  • 2篇政治
  • 2篇经学
  • 2篇康熙
  • 2篇康熙朝
  • 2篇回鹘
  • 1篇道统
  • 1篇道统论
  • 1篇地缘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弹性
  • 1篇信息网
  • 1篇信息网络
  • 1篇因应
  • 1篇政权
  • 1篇治统
  • 1篇人际适应
  • 1篇儒家
  • 1篇儒家经典
  • 1篇实证

机构

  • 12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宁夏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12篇王寅
  • 2篇李宽
  • 1篇周国琴
  • 1篇白南定

传媒

  • 1篇孔子研究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满族研究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政治思想史
  • 1篇民族翻译
  • 1篇西部学刊
  • 1篇儒藏论坛
  • 1篇楚天法治
  • 1篇欧亚人文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2年
为了解蒙古族大学生民族认同、自尊、心理弹性和国家认同的关系,运用民族认同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简版、自尊量表和国家认同量表对351名蒙汉大学生调研,采用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上的得分较高并显著高于中点值;蒙古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和自尊呈显著性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心理弹性和自尊呈显著性正相关,而国家认同与心理弹性无显著性相关。
李宽贾永芳王寅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心理弹性
论夏与吐蕃、回鹘经济文化关系
2023年
西夏与吐蕃、回鹘在经济文化上具有较深的关系。吐蕃藏传佛教被西夏各届广泛接受,传播至河西地区。西夏历法源于吐蕃,藏语作为重要的宗教语言也深受重视,很多西夏人通晓藏语。回鹘文字是西夏文之外的第二文字。西夏佛教深受回鹘佛教影响,大量回鹘佛经被翻译成西夏文,回鹘僧人在西夏地位极高。吐蕃与西夏间的贸易主要是西夏以茶叶交换吐蕃的牲畜。西夏盛产的青白盐也是与吐蕃贸易的重要商品。西夏占据河西,向回鹘商人征收重税,同时还把回鹘的各种奢侈品转卖至周边政权。
王寅周国琴
关键词:回鹘经济文化
大学生人际适应对智能手机成瘾影响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悯和自我控制是否在人际适应与手机成瘾间存在中介效应。方法使用人际适应量表、自悯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5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人际适应、自悯、自我控制与手机成瘾四个因素之间两两相关;人际适应对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自悯和自我控制均在人际适应和手机成瘾之间有中介效应。大学生人际适应可通过自悯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预测其手机成瘾。结论人际适应一方面直接影响手机成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悯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手机成瘾。
李宽钟建军曲静白南定王寅齐永富曼德尔娃
关键词:人际适应自我控制
论李光地“六经皆理”思想
2016年
李光地是清初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但他在承继程朱理学的同时,强调汉宋兼采,融汉学于理学之中。李光地的"六经皆理"思想是其经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其一,提出"六经皆理",强调六经的义理价值。"义理"指百姓日用、修齐治平之理,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其二,治学路径为"尊经明理",从经学原典中发掘、阐释义理。其三,在具体的治学方法上,提出"求理于经"与"取证于经"两种理路,以经学考证来解决义理问题。
王寅
关键词:经学
论康熙朝“废八股”与“酌复旧章”
2020年
文章以康熙二年至八年间清廷废除八股为中心,重点考察八股取士从废除到恢复的历史过程。八股取士的废与立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清初制度由“太祖、太宗之制”转为“世祖之制”。以八股废立为契机,清初发生了一场持续历年的政治复古运动,该运动以“酌复旧章”为口号,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希望回到太祖和太宗的统治制度,后一个阶段提出皆以世祖之制为遵。该运动代表了传统守旧派和主张吸纳新文化的革新派间的矛盾和冲突。
王寅
关键词:八股文
李光地《春秋》学思想考述
2021年
李光地围绕“《春秋》因鲁史”说,构建了以史书、史法、史例为主要内容的《春秋》思想,其经说呈现出经史融合的特征。他融今古文为一家,把《春秋》经的性质理解成官方断代史。他从史学的角度,把“一字褒贬”“笔削”“义例”定义为史法、史例。以《左传》为中心,融汇《公羊传》《谷梁传》经说。李光地的《春秋》学呈现了史学与经学汇通的特点,反映了从清初至乾嘉时期,《春秋》学以史证经潮流,是经学逐渐蜕变成史学的先声。
王寅
清初经学是如何复兴的——从清初文治政策看经学与政治的互动被引量:1
2022年
顺康时期清廷确立以“崇经”为核心的文治政策,并提出“以经学为治法”的口号。经学不仅为清初国家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体手段,还为清代政权合法性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清代皇帝与臣僚及南方遗老之间沟通时,常把经学作为重要媒介。官方广泛吸纳民间经学家,征集经籍,修复官藏刻板。清廷的一系列统治政策为经学复兴提供了重要动力。
王寅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预防机制与法律责任研究
2024年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行为的预防是防范电信网络犯罪和维护和谐网络环境的重要支撑。在当前的预防机制中,网络犯罪行为的责任认定存在难度和不足,现有法律条例也很难对“帮助”行为进行完美界定,这加大了司法实践的困难和执法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细化法律条例、加强技术监管和加强法律规制入手,更好地预防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王寅廉超
关键词:法律责任
晚清外交观念的近代转向及对外交规则的适用与遵循——以中俄伊犁交涉两次谈判为例
2025年
鸦片战争以降,西方的近代外交规则和理念,对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华夷”观念形成剧烈的冲击,清廷由此被迫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转向。中俄伊犁交涉这一外交事件是清廷在这一转向过程中适用、遵循近代西方外交规则一次具体的实践和探索。虽然清廷对伊犁的态度是合情合理的主权诉求,最后仍然只能靠让渡权益的方式收回该地区。内外朝臣对这次交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形成了对国际公法以及外交规则的不同解读。在俄强清弱的情况下,清廷以尽量避免军事冲突作为出发点,运用国际外交规则,通过两次外交谈判,成功收回了对伊犁的主权。这既是清廷外交观念转型的直观写照,又是中国近代化自我革新的重要历史事件。
高亚西王寅
关键词:外交观念万国公法
康熙朝“理学名臣”对“道统论”的发扬被引量:1
2016年
在清初政权儒学化的过程中,"理学名臣"注重恢复和发扬儒家的"道统论"学说。围绕这一学说,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推崇程朱理学、编纂书籍、发展文教事业,重塑社会风气等。"理学名臣"对"道统论"的发扬,不仅为皇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也进一步促使了清政权的儒学化。但同时理学名臣的活动也触及到皇权。
王寅
关键词:道统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