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脓毒
  • 9篇脓毒症
  • 4篇免疫
  • 4篇免疫抑制
  • 3篇器官
  • 3篇细胞
  • 2篇炎症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通气
  • 2篇器官功能
  • 2篇器官功能障碍
  • 2篇淋巴
  • 2篇免疫调理
  • 2篇机械通气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蛋白质检测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5篇裴飞
  • 12篇吴健锋
  • 9篇管向东
  • 4篇司向
  • 3篇陈敏英
  • 3篇聂垚
  • 3篇刘勇军
  • 2篇刘紫锰
  • 2篇陈传希
  • 2篇欧阳彬
  • 2篇邱春芳
  • 1篇江智毅
  • 1篇陈娟
  • 1篇白利平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同步咳痰机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评估同步咳痰机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辅助排痰的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应用同步咳痰机辅助排痰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估并记录患者同步咳痰机使用前和使用1、2、3、5、7 d痰液黏稠度、氧合指标、通气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生命体征,使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例使用同步咳痰机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均存在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原因主要是颈部脊髓损伤/高位截瘫(38.46%)。使用同步咳痰机前,Ⅲ度痰液黏稠度患者比例为38.46%(5/13);使用同步咳痰机7 d,Ⅲ度痰液黏稠患者比例下降至22.22%(2/9)。随着同步咳痰机使用时间延长,患者CPI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每日降低0.5分(P<0.01);氧合情况明显改善,氧合指数(PaO_(2)/FiO_(2))平均每日升高23.3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平均每日升高12.6 mmHg(均P<0.01)。与使用前比较,患者使用同步咳痰机7 d的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明显升高〔mL/cmH_(2)O(1 cmH_(2)O≈0.098 kPa):55.6(50.0,58.0)比40.9(37.5,50.0),P<0.01〕,气道阻力和驱动压(DP)均明显下降〔气道阻力(cmH_(2)O·L^(-1)·s^(-1)):9.6(6.9,10.5)比12.0(10.0,13.0),DP(cmH_(2)O):9.0(9.0,12.0)比11.0(10.0,15.0),均P<0.01〕。同时,在治疗期间未监测到新增肺区域的塌陷,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在使用同步咳痰机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联合使用同步咳痰机辅助排痰可有效改善痰液性状、氧合情况及呼吸力学指标,患者耐受性较好,未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有效安全。
韦碧琳郑慧芳司向余文轩陈相如原皓裴飞裴飞
关键词:机械通气
通过肺泡内蛋白质检测评判机械通气患者适用的支气管-肺泡灌洗量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肺泡内蛋白质的检测探索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时合适的灌洗量。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的机械通气患者。入组的患者给予室温生理盐水20 m L灌洗右主支气管和20 mL生理盐水×5次灌洗右肺中叶段/亚段支气管,分别单独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分析各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SP-B)、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和人Ⅰ型蛋白(HTⅠ-56)的含量。同时,观察BAL前后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1例患者,仅1例患者在BAL操作后出现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氧合指数下降>25%)。分析BALF发现:第3次肺段灌洗的单次回收率(47%)较第1次肺段灌洗(30%)和第2次肺段灌洗(36%)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支气管灌洗液以及第1次和第2次的肺段灌洗液中几乎不含SP-B、SP-D、HTⅠ-56;在第3、4、5次的肺段灌洗液中均可检测到这3种蛋白质[SP-B(pg/mL):(67.52±9.76)vs.(74.52±8.44)vs.(69.11±11.59);SP-D(ng/mL):(64.93±9.16)vs.(69.30±11.25)vs.(69.78±8.91);HTⅠ-56(pg/mL):(313.74±40.71)vs.(327.64±38.65)vs.(335.80±41.80)],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内物质的检测显示60 mL生理盐水分3次灌洗可能是机械通气患者适用的支气管-肺泡灌洗量。
梁丽群韦碧琳郑慧芳顾彬裴飞陈敏英吴健锋
关键词:SP-BSP-D
评价脓毒症免疫抑制生物标志物的4个标准被引量:3
2023年
免疫抑制是造成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关键环节。免疫状态评估是识别免疫抑制患者和明确免疫治疗时机的先决条件。探索脓毒症免疫状态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 近年来大量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却给临床医生造成选择的困扰。脓毒症免疫抑制理想生物标志物有4个标准。
裴飞吴健锋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监测免疫抑制
一种容量反应性预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量反应性预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检测数据获取模块、检测模块以及模型构建模块;检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预测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结果、用药情况、血压值、血压波形、CVP波形、潮气量、空气流速以及压...
王陆豪吴健锋管向东顾彬陈传希聂垚司向师瑞宋文亮裴飞
左西孟旦对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炎症指标、血流动力学、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65例,根据是否使用左西孟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用药组(n=32)。两组患者均给予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用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72 h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功能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肝素结合蛋白(HBP)炎症指标,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肌酐(Cr)、总胆红素(TBIL)、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器官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基线水平和用药后各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在3 d好转率、28 d死亡率及ICU住院天数等生存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左西孟旦NT-proBNP、CK-MB、MYO和HFABP的下降率更显著。用药组vs.对照组下降率为NT-proBNP:-0.68(-0.90,-0.25)vs.-0.05(-0.19,2.80)(Z=2.23,P=0.026);CK-MB:-0.44(-0.81,0.17)vs.0.00(-0.24,0.37)(Z=2.35,P=0.019);MYO:-0.55(-0.74,-0.06)vs.-0.16(-0.46,0.00)(Z=2.10,P=0.036);HFABP:-0.53(-0.79,0.00)vs.-0.23(-0.52,0.12)(Z=1.98,P=0.048)。两组患者WBC、PCT、CRP、IL-6、HBP、CI、SVRI、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肝肾功能、APACHEⅡ、SOFA评分、3 d好转率、28 d死亡率和ICU住院天数等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有利于改善心功能,但在改善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以及降低病�
左凌云裴飞李晓云原皓周思廖梓怀刘勇军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左西孟旦
胸腺肽α1降低脓毒症单核细胞PD-L1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受试者单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及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2016年3-9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受试者,分别在入组前(第0天)、入组后第3天和第7天计算和检测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降钙素原(PCT)和单核细胞CD86和PD-L1的表达量,同时观察28 d内入住ICU时间和器官功能支持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20例(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脓毒症受试者,两组受试者在入组前(第0天)的各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后第7天,实验组PD-L1平均荧光强度(MFI)表达低于对照组(2.2[1.5,3.0]vs.3.7[2.7,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组后28 d的生存和器官功能支持分析显示:实验组受试者继发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0/10)vs.30.00%(3/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入住ICU时间、28 d呼吸机使用时间、28 d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和28 d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以通过抑制单核细胞PD-L1表达,有利于抗原提呈抑制状态的改善,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裴飞聂垚司向江智毅管向东陈娟陈敏英刘勇军刘紫锰吴健锋
关键词:胸腺肽Α1脓毒症获得性免疫PD-L1继发感染
脓毒症免疫抑制的早期识别被引量:8
2018年
脓毒症是一种高度异质的临床综合征,也是重症患者的常见致死病因。近年来,感染后免疫抑制被认为是脓毒症发病的核心环节之一。但脓毒症患者的免疫抑制发生的时间点一直尚未明确。因此,何时针对脓毒症免疫抑制进行免疫治疗也就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文章将通过介绍脓毒症免疫抑制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特征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脓毒症免疫抑制。
裴飞管向东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抑制年龄淋巴细胞减少
重症肺炎与炎症风暴:共识与争议被引量:49
2022年
炎症反应是肺部感染的一个典型特征。然而,临床上常常发现患者会因为过度的炎症反应而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威胁生命。近年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播散,我们给这种过度炎症反应状态赋予一个新名词——炎症风暴。目前,对于炎症风暴的诊断仍缺乏统一标准,治疗上也缺乏规范的治疗策略。因此,文章将结合重症肺炎来探讨炎症风暴诊治中的共识和争议。
裴飞吴健锋
关键词:重症肺炎炎症反应
脓毒症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被引量:9
2019年
近年来,随着对于脓毒症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抑制被认为是脓毒症病理机制的中心环节之一。目前,多项基于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临床研究初步表明免疫治疗将会为脓毒症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文章从固有免疫抑制和适应性免疫抑制以及免疫调理联合抗炎等方面介绍脓毒症的治疗。
吴健锋裴飞
关键词:脓毒症免疫治疗免疫抑制
COPS5及抑制剂在制备检测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COPS5及抑制剂在制备检测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系统地揭示了COPS5通过调控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为研究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
吴健锋刘漪珊伍耀星裴飞顾彬管向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