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旭琴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Kasai手术围术期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肝门肠吻合术(Kasai手术)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全麻)联合经骶管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GE)组和单纯全麻(GA)组,各32例。术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总输液量,并于麻醉前5 min(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1 h(T3)、气腹后2 h(T4)、气腹结束后30 min(T5)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T1比较,GA组HR、MAP在T2、T3、T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两组患儿pH值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组在T3,T4及T5时氢离子浓度指数(pH)、动脉血氧分压(PaO2)、标准剩余碱(SBE)均显著高于GA组(P<0.05),血乳酸(Lac)明显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经骶管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更好地维持腹腔镜kasai患者围术期动脉血气分析稳定。
- 贾旭琴李青倩罗彬尤蓝雨雁刘敬臣
-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麻醉腹腔镜动脉血气分析
-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烧伤手术患者应用体会
-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烧伤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病区住院8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
- 张晕汪永莲罗远凤韦俊贾旭琴王清香黄静
- 关键词:烧伤焦虑情绪患者满意度
- 术后急性疼痛对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surgical pain,APSP)对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子宫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90例。根据术后72 h内数字评价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NRS)评分的最大值将患者分为APSP组(NRS>3分)和非APSP组(NRS≤3分)。记录术前1 d的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第1、3、7、14及30 d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5 dimension,EQ-5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EQ-5D评分及术后康复质量。结果90例患者年龄28~68岁,平均(51.6±8.6)岁,40例患者出现APSP,发生率为44.4%。与非APSP组比较,APSP组患者术后1、3、7、14、30 d EQ-VAS评分更低,术后1、3、7 d活动能力和自我护理维度评分更高,术后1、3、7、14、30 d日常活动维度评分更高,术后1、3、7、14 d疼痛或不适维度评分更高,术后1、3 d焦虑或抑郁维度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SP会降低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康复质量,建议使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术后活动水平、不适感以及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情况。
- 黄桂菊吕晓红贾旭琴谢玉波
- 关键词:子宫恶性肿瘤术后急性疼痛康复质量
-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烧伤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烧伤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病区住院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案将这80例患者分成全程优质组(40例)和普通组(40例)。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对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全程优质组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前和手术开始后其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结果 :在手术开始后,全程优质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烧伤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其术中的应激反应,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张翚汪永莲罗远凤韦俊贾旭琴王清香黄静
-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常规护理烧伤手术治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