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婧
-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乳酸菌作为公认益生菌,其益生特性使其在食品及医药行业中广泛应用。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产生的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对机体有抗氧化、抗突变、抗炎、抗过敏和抗溃疡等生理作用。此外,乳酸菌胞外多糖还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关注度的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物质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将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其关联研究进行综述。
- 王坤牛萌萌赵婧
- 关键词:乳酸菌胞外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
- 发酵乳杆菌GBJ荚膜多糖结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 2024年
- 采用酶法提取发酵乳杆菌GBJ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s,CPS),并对其初级结构、体外抗氧化及免疫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fermentumGBJ CPS的产量为124.37 mg·L^(-1),其中性糖含量为92.54%,蛋白质含量为3.06%,硫酸基含量为1.04%,且不含糖醛酸;单糖组成分析显示CPS主要由摩尔比为3.64:1.00的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红外分析结果表明CPS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此外,CPS在体外表现出较高的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合适浓度的CPS还可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的中性红吞噬能力和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10)分泌水平(P<0.05),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可以为乳酸菌CPS未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孙靖辰高永娇潘禹溪邰梦蝶赵婧王坤王彦杰鹿保鑫
- 关键词:发酵乳杆菌荚膜多糖抗氧化免疫活性
- 植物乳杆菌W1荚膜多糖结构、免疫及抗衰老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为了初步探究植物乳杆菌W1荚膜多糖(CPS)的结构及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酶解法提取制备CPS,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绝对分子量、官能团和单糖组成,并利用RAW264.7细胞和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评估CPS的免疫和抗衰老活性。结果表明,CPS是一种平均分子量为5.49×10^(4) Da,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其单糖摩尔比为3.12:1。CPS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对中性红的吞噬作用,促进NO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25μg/mL剂量下,RAW264.7细胞的TNF-α、IL-6、IL-1β的分泌水平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26倍、1.11倍、1.96倍。同时,CPS可显著提升线虫的抗氧化体系(P<0.05),延长其寿命,并提高其应激耐受性。正常、氧化应激和热休克环境下线虫的平均寿命均在125μg/mL处理剂量下达到最大值,寿命延长率分别为21.05%±0.21%、42.86%±0.27%和50.00%±0.2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P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为功能性辅料应用于食品中的潜力。
- 高永娇王坤王坤赵婧
- 关键词:荚膜多糖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秀丽隐杆线虫
- 米根霉和发酵乳杆菌混合发酵对米糠膳食纤维结构及功能活性的影响
- 2025年
- 为提高米糠资源利用率,利用米根霉和发酵乳杆菌混合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米糠最优发酵条件,并分析发酵对米糠膳食纤维结构及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米糠的最优化制作工艺为料液比1:2.25,蒸制60 min,接种量10%,接种比例11:9,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2 h。该条件下得到的发酵米糠表面附着少量白色菌丝,略带酒香,软硬适口,酸甜适中。感官评分为(9.2±0.1)分,优于未优化工艺。相较于发酵前,米糠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含量分别提升了35.1%和6.3%,分子量由2.39×10^(5) g/mol提升至2.84×10^(7) g/mol且分布范围更广。单糖组成分析显示发酵使SDF引入了半乳糖醛酸成分,并改变了其单糖组成比例。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引起了SDF分子结构的改变。此外,发酵还提高了SDF的持水力、持油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以上结果表明,米根霉和发酵乳杆菌混合发酵有效提升了米糠SDF的功能特性和抗氧化活性,为米糠的食品化和功能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坤潘禹溪张智胡昊邰孟蝶李思露赵婧钱丽丽左锋
- 关键词:米糠混合发酵感官评分膳食纤维功能活性
- 添加酵母菌和乳酸菌对豆酱总酯和酒精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提高豆酱品质,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酵母菌和乳酸菌对豆酱总酯和酒精含量的影响。以总酯和酒精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优化豆酱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豆酱曲中接入复合的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0.5%(二者配比1∶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0 d,豆酱产品中总酯和酒精含量得到明显提升,为豆酱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参考。
- 赵婧李志江
- 关键词:大豆酱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
- 响应曲面法优化黑豆丹贝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以黑龙江地产黑豆为原料,少孢根霉为发酵剂,在研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乳酸添加量4个单因素对黑豆丹贝感官品质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黑豆丹贝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39h,发酵温度为35℃,接种量为0.26%,乳酸添加量为1.5%时,丹贝的感官品质最好。在此条件下产品呈白色糕团状,表面菌丝致密,质地结实有弹性,有典型的丹贝香味,可为黑豆丹贝功能性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武悦王坤牛广财赵婧朱丹
- 关键词:发酵条件响应曲面感官评分
- 鲁氏酵母对面包品质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将鲁氏酵母应用到面包制作过程中,并通过比容和感官评分2个指标研究鲁氏酵母对面包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的工艺中,主面团中添加1∶1(m∶m)的鲁氏酵母可以显著提高面包的比容并能赋予制品显著的香味,样品感官评分为96.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3.24分,所制得的面包成品香气浓郁、组织蓬松。
- 魏春红贾建周亚男宋雪建包智影王鹤霖翟爱华赵婧关琛李志江
- 关键词:面包感官评分
-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黑豆豆豉的前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8
- 2019年
- 以黑豆为主要原料,以总多酚含量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黑豆豆豉的前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39℃,纳豆芽孢杆菌接种量2.5 g/100 g·黑豆,在该条件下得到的黑豆豆豉总多酚含量为4.24 mg/g,DPPH·清除率为79.86%,表明黑豆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后能够获得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黑豆豆豉。
- 张琪朱丹牛广财魏文毅赵婧武悦
- 关键词:黑豆豆豉纳豆芽孢杆菌前发酵多酚
- 黑豆丹贝发酵前后香气、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为了丰富丹贝品种并提高黑豆食品加工利用率,本试验以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发酵制备黑豆丹贝,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并分析不同发酵时间黑豆丹贝中麦角固醇、氨基酸态氮、10 kDa以下肽、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及蛋白质水解度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发酵样品相比,发酵后黑豆丹贝中灰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变化(P<0.05);发酵后黑豆丹贝中共检出24种香气成分,较未发酵样品多14种,且发酵后新检出醛类、烃类和酯类三类香气成分;黑豆丹贝发酵过程中麦角固醇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33 h达到最大值911.39μg·g^(-1);发酵15 h氨基酸态氮、10 kDa以下肽含量和蛋白质水解度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分别为0.87 g·100g^(-1)、335.60 mg·g^(-1)和29.43%。此外,发酵结束后黑豆丹贝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2.23、0.70和2.22 mg·g-1,显著高于未发酵样品(P<0.05),且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黑豆丹贝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武悦赵婧王坤朱丹牛广财魏文毅
- 关键词:香气成分酚类化合物
- 鲁氏酵母对豆酱品质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采用人工接种方式,研究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对豆酱品质和挥发性香气的影响,以期提高豆酱质量。在工厂化生成条件下,在酱醅发酵第7天时接入Z.rouxii,继续发酵至14,21,28天后,分别测定豆酱总酸、总酯、氨基酸态氮和感官指标,并采用气质联用方法测定豆酱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添加Z.rouxii可以显著提升豆酱的理化和感官指标。当接种量为2.0×106个/g、发酵至28天时,酱醅中总酸含量为2.96g/100g,总酯含量为6.66g/100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2.38g/100g,接种鲁氏酵母可显著增加豆酱的感官指标。添加Z.rouxii后,豆酱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增加12种,且含量显著增加,酯类和酚类化合物贡献较大。研究结果为鲁氏酵母在豆酱生产中的应用、品质和风味的改善提供了数据支持。
- 李志江赵婧戴凌燕周雯君徐玮东鹿保鑫
- 关键词:豆酱挥发性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