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选择性5-羟...
  • 1篇抑郁
  • 1篇抑制剂
  • 1篇有效性
  • 1篇再摄取
  • 1篇再摄取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色胺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后
  • 1篇羟色胺
  • 1篇羟色胺再摄取...
  • 1篇西酞普兰
  • 1篇西酞普兰治疗
  • 1篇梅毒
  • 1篇脑卒中
  • 1篇脑卒中后
  • 1篇脑卒中后抑郁
  • 1篇发病率
  • 1篇发病率预测

机构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作者

  • 2篇嵇承栋
  • 2篇付强强
  • 1篇许畅
  • 1篇万悦竹
  • 1篇李丽
  • 1篇马瑜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GM(1,1)、二次趋势和指数趋势模型在我国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应用GM(1,1)、二次趋势和指数趋势模型对我国梅毒发病率进行预测,比较其预测效果。方法应用三种模型对我国2006-2012年梅毒年发病率数据进行拟合建模并选取最优模型进行外推预测。结果三种模型的MAPE均未超过10%,预测精度较好,其中二次趋势方程的MAPE为2.39%,拟合精度最佳,外推预测2013年、2014年梅毒发病率分别为32.90/10万、34.40/10万。结论二次趋势方程对我国2006-2012年梅毒的发病率数据拟合结果最理想,可用于梅毒发病率的短期预测。
付强强李丽马瑜万悦竹许畅嵇承栋
关键词:梅毒GM(1,1)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系统评价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抗抑郁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维普、知网(CNKI)数据库,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实验,554例PSD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使用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西酞普兰行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或使用安慰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各结局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均数差(MD)=0.20,95%置信区间(CI):-0.33~0.81,P=0.46;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MD=0.08,95%CI:-0.93~1.08,P=0.88;Barthel指数(BI):MD=0.14,95%CI:-1.61~1.89,P=0.93〕,表明所纳入的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基线相近,可以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指标HAMD评分治疗后4 w,10 mg/d亚组的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无统计学差异(MD=0.03,95%CI:-1.76~1.82,P=0.97),但20 mg/d亚组显示有统计学意义(MD=-5.39,95%CI:-6.17~4.61,P<0.000 01);治疗12 w HAMD有统计学意义且总体效应降低(MD=-6.57,95%CI:-7.39^-5.74,P<0.000 01)。次要结局指标NIHSS评分治疗8 w后显示有统计学意义(MD=-5.07,95%CI:-5.99^-4.15,P<0.000 01)。BI治疗4 w后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且总体效应明显升高(MD=10.88,95%CI:7.39~14.37,P<0.000 01),治疗8 w后也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且总体效应明显升高(MD=21.19,95%CI:18.83~23.56,P<0.000 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的异质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西酞普兰对PSD患者的抗抑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卞鑫卢丽波嵇承栋付强强刘宇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西酞普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