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斌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演进
  • 1篇演进阶段
  • 1篇一体化
  • 1篇园区
  • 1篇运行逻辑
  • 1篇生态景观
  • 1篇统筹
  • 1篇文化旅游
  • 1篇立体交通
  • 1篇临港经济
  • 1篇临港经济区
  • 1篇陆海统筹
  • 1篇旅游
  • 1篇经济区
  • 1篇景观
  • 1篇基于GIS
  • 1篇规划设计
  • 1篇国际陆港
  • 1篇港口
  • 1篇港口经济

机构

  • 6篇中交水运规划...

作者

  • 6篇刘晓斌
  • 2篇吴晓磊
  • 1篇张志霞
  • 1篇刘健
  • 1篇朱善庆
  • 1篇吴澎
  • 1篇李冰绯
  • 1篇崔柳
  • 1篇杨斌

传媒

  • 3篇水运工程
  • 1篇中国建设信息...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港产城一体化理念的国土空间"双评价"实践与应用
以"双评价"为纽带,将港产城一体化和国土空间规划纳入同一研究体系,论述了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的港产城一体化的规划关系,港产城一体化格局下的陆海"一张图"。以湄洲湾港产城一体化"双评价"实践为例,介绍了陆域本底评价、海域统...
刘晓斌贾博刘玉龙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陆港规划要点被引量:9
2021年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陆港普遍存在对国内国际双向开放认识不足、对海港的功能依附性较强、就物流论陆港而导致功能设置单一、陆港特点和规划重点不清晰等问题,进行陆港发展阶段及功能演进特征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功能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得出交通运输、物流和供应链、口岸和双向开放、保税和自由贸易、港产城融合发展五维视角的国际陆港规划要点,并应用于赣州国际陆港规划。结论表明:国际陆港不能照搬海港运行逻辑,国际陆港规划要避免就港口而论港口的狭隘专业路径,要深度嵌入属地产业链和供应链,创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港产城规划体系,为探讨我国陆港规划提供借鉴。
刘晓斌李冰绯杨斌张志霞郭莹
关键词:国际陆港演进阶段
基于GIS-AHP的国外临港产业园选址及优化研究——以柬埔寨某临港园区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对临港产业园选址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国外临港产业园选址技术框架。以柬埔寨某临港园区选址为例,构建自然环境因素、交通环境因素、政策环境因素和环保安全因素的选址指标体系;运用AHP技术,结合判断矩阵,对指标权重赋值;通过GIS平台对临港产业园区初步选址;结合"港产城"空间拓展规律分析和"多式联运"需求分析,最终确定临港产业园区选址,为国外临港产业园选址研究提供参考。
贾博刘晓斌崔柳
关键词:GISAHP
"流域综合开发"之规划设计研究
开展"流域综合开发"之规划设计研究,实现对规划设计的初步总结。以重庆"两江四岸"文旅策划项目为例,从独特生态景观、综合立体交通、夜间文化旅游3个方面阐述"流域综合开发"的规划设计要点,为流域综合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祁星荣贾博刘晓斌朱政葛畅
关键词:规划设计生态景观立体交通文化旅游
“多规合一”背景下临港经济区规划探索被引量:10
2016年
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以港口经济理论为基础,论证以港、产、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临港经济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探讨临港经济区规划的编制框架和规划重点,并结合规划实践,对临港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临港经济区资源评价与承载力分析、临港经济区多规合一等技术难题进行探索。
朱善庆吴晓磊刘健刘晓斌
关键词:港口经济临港经济区
新时代运河经济带的运行逻辑和规划框架研究被引量:1
2025年
运河经济带是将航运经济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为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航运支撑的重大举措。针对运河经济带概念界定不清、理论基础储备不足、运行逻辑不清晰、整体认识不系统等问题,提出运河经济带的内涵特征和以运河为导向的经济带体系,采用跨学科研究、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总结出运河经济带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是对运河沿线区域进行综合开发,发展运河关联型产业体系,围绕运河组织生产要素和引导城乡人口集聚,形成带状国土空间布局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运河经济带规划要在核心产业、带状空间、开放机制、绿色发展、县域经济和政企合作6个方面重点谋划,形成以运河为导向的生产力组织和国土空间布局模式。
刘晓斌吴晓磊吴澎
关键词:运行逻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