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航天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可配置与可扩展的USB3.0验证知识产权协议栈设计
- 2016年
- USB3.0可满足高速外设对总线带宽及传输速率的需求,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外设。而USB3.0控制器验证已成为片上系统功能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分析USB3.0验证知识产权(VIP)结构的基础上,研究VIP协议栈及其可配置与可扩展设计,从协议层、链路层、物理层、配置参数类、callback类5个方面展开。与定向测试法相比,该协议栈在大规模功能验证中可有效提高验证效率。
- 周懿刘航天戴紫彬张立朝
- 关键词:可配置可扩展
- 基于认证加密的NoC安全防护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片上网络的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到窃取,针对这一安全威胁,提出了基于认证加密的No C安全防护技术。把执行同一应用、需要交换敏感信息的IP核划分在一个安全域内,安全域内的IP核用Diffie-Hellman协议协商密钥,密钥协商完成以后,用GCM认证加密算法对携带敏感信息的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认证运算,从而有效保护数据包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仿真综合结果表明,该安全防护方案造成的传输延时小、资源消耗少,提高了No C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陈松涛徐金甫刘航天
- 关键词:安全域DIFFIE-HELLMAN认证加密GCM
- 物联网设备固件自动化漏洞挖掘技术研究综述
- 2025年
-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设备爆炸式增长。近年来,物联网设备导致的安全事件频发,使得物联网设备安全研究成为热点。首先,对物联网设备固件的安全特性(包括黑盒特性、网络特性和定制化特性)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些特性给自动化漏洞挖掘带来了新的挑战。固件代码闭源、运行环境封闭、网络交互复杂、软硬件高度定制化,这些都增加了固件安全分析的难度。针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黑盒模糊测试、灰盒模糊测试、静态程序分析和固件重托管4个方面,总结了物联网设备固件自动化漏洞挖掘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尚存在的挑战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包括多种技术有机组合的发展趋势、大语言模型在自动化漏洞挖掘中的应用前景,以及物联网技术演进驱动漏洞挖掘技术的同步升级。通过对物联网设备固件自动化漏洞挖掘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深入剖析和总结,为业界下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刘航天甘水滔张超张超孙文厚张红旗赵敏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