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6篇胃癌
  • 6篇肠癌
  • 5篇手术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癌
  • 4篇癌患者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肿瘤
  • 3篇胃肠
  • 2篇直肠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癌根治术
  • 2篇疗效
  • 2篇结肠癌患者
  • 2篇开腹
  • 2篇复发
  • 2篇腹腔镜根治术
  • 2篇腹腔镜胃癌根...

机构

  • 13篇天津市宝坻区...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吴岭
  • 10篇张建生
  • 8篇何志国
  • 5篇吴会国
  • 5篇王伟伟
  • 3篇陈大明
  • 2篇韩恩崑
  • 2篇杜海鹏
  • 1篇王涛

传媒

  • 3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医学信息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结肠癌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取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应激性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应激性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结肠癌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更好,不仅可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还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术后恢复。
孙振普张建生吴会国冯福梅何志国吴岭
基因芯片高通量检测ALDH2基因多态性及生活习惯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基因芯片高通量分析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结果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胃癌患者161例。采用DNA芯片高通量测序分析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与胃癌患者的生活习惯,分析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在胃癌早期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对ALDH2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和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与女性吸烟、饮酒、热食、暴食及食用辛辣和腌制食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2基因多态性GG、GA及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胃癌患者ALDH2基因多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基因芯片测序显示ALDH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不良生活习惯及胃癌易感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DNA芯片的高通量测序研究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在胃癌早期诊断过程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用,且生活习惯与ALDH2基因多态性检验存在相关性,与胃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因素。
张磊陈大明冯福梅吴岭
关键词:基因芯片易感性胃癌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IL-2和IL-6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开腹及腹腔镜根治胃癌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L)-2、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胃癌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每组35例;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出血量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测定患者手术前后IL-2、IL-6水平。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开腹手术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开腹手术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前IL-2和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明显比术前升高,且腹腔镜手术组IL-2水平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1 d,IL-2和IL-6均达到最高值,且开腹手术组IL-2水平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1),手术结束及手术后1 d开腹手术组IL-6水平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1)。两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胃癌运用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肠道功能,IL-2、IL-6升高幅度小且患者手术后的副作用明显下降,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冯福梅陈大明张磊吴岭
关键词:开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IL-6
不同入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G)对胃癌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6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LG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入路组(50例)与后入路组(50例)。前入路组选择右侧前入路LG方案,后入路组则采用左侧后入路LG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胃肠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恢复时间)、胃肠功能障碍[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后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大于后入路组(P<0.05);前入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恢复时间短于后入路组,且术后GSRS评分低于后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术前,且前入路组CEA、CA125、CA19-9水平低于后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左侧后入路,经右侧前入路行LG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淋巴清扫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缩短其胃肠道恢复时间,并降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二者手术并发症风险相似。
孙振普张建生冯福梅何志国杜海鹏吴岭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肠功能肿瘤标志物
胃癌组织TRAF4和RSK4蛋白表达与腹腔镜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TRAF4、RSK4蛋白表达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将176例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胃癌组织中TRAF4和RSK4蛋白表达。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及二者预测复发的效能。结果胃癌组织中TRAF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P<0.05);胃癌组织RSK4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TNMⅢ期、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辅助化疗、TRAF4和RSK4蛋白阳性表达、规律饮食均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胃癌组织TRAF4、RSK4蛋白联合预测复发的准确度为83.52%。结论胃癌组织TRAF4蛋白高表达、RSK4蛋白低表达,且均与复发有关。
吴岭王伟伟陈大明冯福梅何志国张建生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复发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比较
2021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出血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总住院天数、治疗前后患者应激程度、3年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出血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总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应激程度低于对照组,3年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临床效果比照,其中,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应激反应更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吴岭张建生吴会国冯福梅何志国王伟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结肠癌远期疗效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对其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对其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施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施以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给予评估,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胃肠功能、免疫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3天,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及抑胃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8^(+)及CD4^(+)/CD8^(+)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的总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疗效相当,但腹腔镜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刘晴张建生冯福梅何志国吴岭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术结肠癌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
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治疗对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对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我院内胃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不同手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总体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肠道屏障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根治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加速恢复进程。
刘晴张建生冯福梅何志国吴岭
关键词:胃癌患者
结肠癌腹膜转移的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恶性肿瘤最终危及生命的特性是其转移到其他器官的能力。结肠癌腹膜转移仅次于结肠癌肝转移,排在其发生转移部位的第2位。尽管目前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能力有所提高,但仍有4%~7%的结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有腹膜转移。在结肠癌腹膜转移的患者中肿瘤仅局限在腹膜而无其他远处转移的仅占20%~25%,这些患者被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9个月。
吴岭
关键词:结肠癌腹膜转移
中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手术时机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中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根据新辅助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将117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分为短间隔组(≤7周)和长间隔组(〉7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短期疗效、肿瘤复发转移和患者生存等的差异。结果短间隔组病理完全缓解(PCR)8例,长间隔组20例(P=0.415)。短间隔组T降期23例,长间隔组40例(P=0.039)。短间隔组N降期21例,长间隔组38例(P=0.033)。短间隔组近期疗效为有效28例,稳定20例,进展5例;长间隔组有效47例,稳定14例,进展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短间隔组和长间隔组患者的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0%和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3年无复发发生率分别为64.2%和7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新辅助放化疗后第10周接受手术的12例患者中,4例达到PCR,PCR率最高。结论中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间隔7周以上进行手术可提高PCR率,降低局部复发率。
张建生王涛杜海鹏吴岭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