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大志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水井
  • 2篇注水
  • 1篇大斜度
  • 1篇低伤害
  • 1篇低渗
  • 1篇低渗油藏
  • 1篇堵剂
  • 1篇盐岩
  • 1篇油藏
  • 1篇油层
  • 1篇油层保护
  • 1篇油田
  • 1篇中低渗油藏
  • 1篇射孔
  • 1篇胜利海上油田
  • 1篇双管
  • 1篇酸化
  • 1篇酸压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5篇周大志
  • 2篇张勇
  • 2篇韦敏
  • 1篇朱骏蒙
  • 1篇穆停华
  • 1篇施明华
  • 1篇李年银
  • 1篇沈飞
  • 1篇赵霞
  • 1篇王辉
  • 1篇何云
  • 1篇王向东
  • 1篇李顺
  • 1篇任兆林

传媒

  • 2篇应用化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当代石油石化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负压射孔与防漏失一体化工艺技术被引量:2
2014年
胜利油田海上中低渗油藏开采前期无注水能量补充,储层敏感性强,作业时油层保护难度大,为提高作业效果,延长油井稳产周期,研制了超深穿透负压射孔与防漏失一体化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井下防漏失阀随射孔枪一趟管柱下入及留井,具有大负压射孔、入井液零漏失、大幅节约施工周期及洗井药剂用量,以及射孔深度大,泄油面积大,增产增注效果显著的特点。在胜利油田海上东营组低渗透油藏的投产作业中进行了应用,实现了深穿透、负压射孔、防漏失一体化施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王向东王辉张勇施明华周大志
关键词:油层保护射孔
注水井环空带压统计分析及治理改进方向
2021年
注水是油田开发的主要方式,油田绝大部分采取分层注水工艺,尤其是油田高含水阶段,分层注水精细程度要求更高。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在井下受高温高压多因素影响,井下封隔器性能工况复杂,难以预测。一旦分层封隔器密封性能下降,注水压力经封隔器渗漏上窜至井口,井口套管环空则会聚集一定压力的气体或者液体,形成环空带压(套压)。带高套压注水,不利于套管长期工作,现场力求实效零套压生产。通过对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的改进,研制的环空封隔器等工具,带套压水井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善了水井套管的工况,可以延缓其使用寿命。部分带套压井,仍需进一步优化封隔器胶筒性能及配套措施,以达到零套压生产目标。
李顺贺启强周大志寸锡宏任兆林刘艳霞
关键词:分层注水封隔器套压
胜利海上油田新型同心双管注水工艺技术改进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胜利海上同心双管注水工艺存在的内外管容易串层、安全控制可靠性差、反洗井不可靠的问题,对同心双管注水工艺进行了技术改进。该新型同心双管注水管柱相互独立,操作简单,注水通道能实现单独的安全控制。内外管分层采用组合盘根和双级密封方式,密封效果更加可靠;环空安全阀采用柱塞坐封方式后可靠性有了明显提高;此外,通过对洗井滑套进行地面单独控制后,洗井活塞由于地层压差因素而导致的自行开关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些措施的有效应用都良好解决了油田海上油气开发过程中大斜度井的有效分层注水难题。
周大志
关键词:海上油田同心双管
高温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固体酸体系研究
2025年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地层温度高、孔洞缝发育、异常高应力等特点,常规酸压改造面临快反应、强腐蚀、低导流、高滤失等问题,制约改造效果。利用碳酰胺固化酸液,配合各类添加剂,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固体酸配方SA-G(10%固体酸+2.0%曼尼希碱缓蚀剂+2.0%GLDA+1.5%酚醛树脂类型破乳剂+0.5%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应对前述难题。SA-G以油基液体作为携带液,在能到达储层预定位置前保持惰性,维持缓慢释放深入储层,而且有近乎和HCl同优的溶蚀能力,酸蚀裂缝能在高闭合压力下维持20μm^(2)·cm以上的导流能力。同时由于固体酸具有极低的腐蚀速率,且可以对地层孔、洞、缝实现暂堵降滤,因而在高温深层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韦敏胡亚男寸锡宏朱骏蒙任晓强何云穆停华周大志李年银
关键词:固体酸酸压碳酸盐岩缓蚀降滤失
海上稠油低伤害中性解堵剂体系研究和应用
2020年
针对埕岛油田海上稠油井近井污染带胶质沥青质有机垢、钙镁盐无机垢及粘土微粒运移形成的油泥垢堵塞,研究优化了中性络合除垢解堵剂体系和解堵工艺技术,并成功应用到现场.结果表明:15%中性解堵剂体系对油泥垢的溶垢率达到了76.29%,溶蚀后的残液热沉降脱水率达到90%以上,平均腐蚀率为0.0378 g/(m^(2)·h),助排率达到为30.4%,岩心伤害率仅为7.4%,满足现场解堵施工要求.优化了中性解堵剂现场施工工艺,采用高压间歇性注入解堵剂工艺,静止浸泡48 h后返排,取得了较好的现场解堵效果.
赵霞韦敏沈飞周大志周广一张勇
关键词:海上稠油解堵工艺低伤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