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青青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13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眼球突出
  • 1篇硬脑膜
  • 1篇硬脑膜动静脉...
  • 1篇色素细胞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干细胞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共培养
  • 1篇青光
  • 1篇青光眼
  • 1篇网膜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共培养
  • 1篇脑膜
  • 1篇睫状
  • 1篇静脉
  • 1篇静脉瘘
  • 1篇继发性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11...

作者

  • 2篇孙青青
  • 1篇贺新征
  • 1篇倪芳芳
  • 1篇李军
  • 1篇李岩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人民军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睫状缘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构建视网膜干细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睫状缘色素细胞(pigmented cells from the ciliary margin,PC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体外共培养构建视网膜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组织贴壁培养方法分别分离培养原代大鼠BM和PCM,再将二者进行直接共培养(1∶2),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方法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在促神经分化诱导液中诱导21 d后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物包括视杆细胞Rho1D4、双极神经元CHX10和Müller胶质细胞10E4的表达。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两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共培养后细胞总体的增殖活性虽然显著低于单纯BM,但比单纯PCM有了一定提升;诱导分化后单纯PCM视网膜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物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BM,而共培养后的细胞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PCM和BM。结论采用BM与PCM共培养能够获得大量表达视网膜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细胞群,有望成为视网膜干细胞来源,用于视神经损伤修复。
李岩贺新征李军倪芳芳孙青青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干细胞细胞共培养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致眼球突出并继发性青光眼1例
2018年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呈有神经系统症状的侵袭性表现和无神经系统症状的非侵袭性表现。常以眼部表现最为常见,容易误诊,但预后较好。眼球突出在临床上较多见,根据病因分为炎症性眼球突出、血管性眼球突出、甲状腺性眼球突出、外伤性眼球突出和假性眼球突出等。本文了报告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致眼球突出并继发性青光眼1例。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眼球向外突出,伴有眼胀不适,近来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后完善眼科及相关检查。眼眶CT检查示左眼球向外突出,眼上静脉扩大,余未见明显异常;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左侧海绵窦内血管异常走行,椎-基底动脉略向右偏。给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联合降眼压,眼压控制在22mmHg左右。转入神经内科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左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确诊为左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后转至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眼球突出情况、结膜充血基本缓解,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本例提示,对于不明原因的眼球突出、结膜呈鲜红色螺旋状血管充盈及眼压升高,须考虑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眼科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完善相关检查、积极处理并发症,并及时将患者转至神经科进一步诊治,以获得良好预后。
孙青青
关键词:青光眼眼球突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