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梓瑜

作品数:6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煤层
  • 3篇错层位
  • 2篇支护
  • 2篇特厚煤层
  • 2篇巷道
  • 2篇联合支护
  • 2篇厚煤层
  • 1篇沿空掘巷
  • 1篇支护技术
  • 1篇围岩
  • 1篇巷道布置
  • 1篇巷道围岩
  • 1篇联合支护技术
  • 1篇锚固
  • 1篇锚固区
  • 1篇煤层开采
  • 1篇接续
  • 1篇近距离煤层
  • 1篇近距离煤层开...
  • 1篇掘巷

机构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4篇王志强
  • 4篇宋梓瑜
  • 3篇徐春虎
  • 3篇苏越
  • 3篇孙中文
  • 1篇赵景礼
  • 1篇苏泽华

传媒

  • 2篇矿业科学学报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关于错层位采煤法接续面巷道合理位置的选择被引量:9
2019年
本文重点研究相邻接续面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以某矿为工程背景,理论分析给出了实体煤侧垂直方向上的分区:一侧采空实体煤分区、过渡区和沿底弹性区。根据巷道布置原则,将巷道在垂直方向上沿9号煤层底板布置在弹性区,在水平方向上布置在极限平衡区的低应力区域内。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确定了在该工程背景下的水平方向上的合理错距为2 m。工程应用中结合现场试验对接续面进风巷采取联合支护,通过对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位移量进行实测,发现围岩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
王志强孙中文孙中文徐春虎苏越
关键词:错层位极限平衡区联合支护
特厚煤层错层位外错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柱留设宽度和接续工作面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问题,引入错层位外错巷道布置采煤法,对巷道采用"一高一低"的立体化布置形式。1301工作面采空区实体煤侧在垂直方向上分为:一侧采空区实体煤分区、过渡区、弹性区;通过理论计算外错巷道的错距为2 m,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零原岩应力场下的相邻巷道交叉区域的联合支护作用效果。最终确定的联合锚固区域支护参数方案,使得巷道变形量降低,围岩控制效果明显,对矿井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王志强石磊苏越苏越孙中文宋梓瑜
关键词:错层位
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布置与夹层临界厚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以官地矿近距离与极近距离的8#与9#煤层为研究背景,为了对其进行安全、经济的高回采率开采,采取理论计算与力学模型建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其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通过研究得出在8#煤层底板布置具有"一巷三用"的回采巷道,在此基础上,对满足合采的两层煤夹层的临界厚度进行计算,确定首采工作面采用错层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研究结论对官地矿及具有类似地质与开采技术情况的矿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田柯宋梓瑜苏泽华祁有钊王树帅王志强赵景礼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巷道布置夹层合采
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机理及相邻巷道的立体化联合支护技术被引量:15
2018年
针对特厚煤层中应用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与相邻巷道的立体化联合支护机理展开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布置特点,发现:(1)沿煤层顶板及起坡下方的三角煤体保持稳定且对实体煤提供侧向支承应力σx作用,因此一侧采空情况下实体煤从上至下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侧向支承应力从0增加至σx;(2)依据巷道布置层位与侧向支承应力的不同,将特厚煤层从上至下进行了分区,分别为一侧采空实体煤分区、过渡区与弹性区;(3)布置接续工作面沿空掘巷时,其围岩处于弹性状态,巷道顶部属于一侧采空实体煤内的破碎区、塑性区,因此承载小,也即实现了围岩稳定与载荷低二者之间的统一。利用相邻两条巷道高、低不同这一立体化空间关系,提出相邻巷道的立体化联合支护技术,分析其特点包括:(1)沿煤层顶板布置巷道,主动支护可打入深部稳定岩层内;(2)通过加强一侧采空实体煤内的加固作用,为相邻沿煤层底板巷道提供锚固点;(3)底板沿空掘巷顶部支护体可深入顶板岩层、联合锚固区与过渡区,可实现全长锚固以更加充分发挥支护作用。为了验证前述理论成果,采用数值模拟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采用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技术,显著改善了沿空巷道围岩性质与应力分布现状,实现了低应力与围岩稳定二者的统一,且验证了前述对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特厚煤层纵向分区的成果;(2)零原岩应力场条件下联合支护效果较为明显,沿顶巷道顶板锚索深入基本顶段、巷帮一侧锚固段、沿底巷道顶板锚索深入岩层内与联合锚固区均出现应力集中作用,显著改善了沿底巷道单巷支护受顶煤厚度限制无法形成有效锚固点的现状;(3)在对实际工程背景的数值计算发现,与沿底巷道围岩大范围破坏且无法控制相比,采用错层位外错式沿空掘巷相邻巷道联合支护技术可显�
王志强苏越苏越徐春虎孙中文徐春虎
关键词:特厚煤层错层位沿空掘巷联合支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