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晖
- 作品数:126 被引量:64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RGD肽偶联材料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
- 2023年
- 化疗药物的渗透性差和非选择性分布是实体癌化疗的主要障碍。近年来,很多研究通过RGD肽及其衍生物与药物分子或载体材料偶联再形成纳米药物来增加化疗药物的肿瘤靶向性及肿瘤渗透性来改善实体癌的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实体癌治疗障碍,分析了RGD肽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与药物分子及脂质材料偶联形成的靶向材料在实体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谭涛温远珍杨东生曹晖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靶向性RGD肽
- 基于雨课堂的药用植物学混合式教学实践被引量:3
- 2021年
- 药用植物学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基于雨课堂的药用植物学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着眼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充分融合了雨课堂、国家精品课程SPOC和微信群的特色和优势,教学过程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涵盖了课前预习、课中解惑和课后练习、讨论、自我检测、反思和实践的完整过程。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将线上答疑和线下实践充分融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用促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促进课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 张英张英吴孟华吴孟华马志国周光雄
-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混合式教学
- 凝胶剂的研究及应用概况被引量:19
- 2019年
- 本文以"凝胶剂""凝胶剂基质""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凝胶剂质量标准""中药凝胶剂""微乳凝胶剂""敏感型凝胶剂"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8年1月到2018年8月在中国知网、Pub Med、万方等收录的凝胶剂相关文献,综述凝胶剂基质的选用、促进渗透剂的选择和应用开发、释药机制、质量标准、新技术在凝胶剂中的应用以及中药凝胶剂研究。随着近年来对凝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及新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凝胶剂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 黄珍珍曹晖
- 关键词:凝胶剂基质
- 烧烫伤类中药制剂的历史沿革与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0年
- 烧烫伤是一种频发的日常生活意外伤害,若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创面不愈、瘢痕增生甚至全身炎症。中药制剂用于烧烫伤治疗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代,从古至今历经了组方成分与剂型等方面的演变。该文通过查阅古籍与近年文献,考证了治疗烧烫伤中药制剂古今应用异同,并从促进皮肤组织生长、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调控胶原蛋白代谢等方面阐述了中药制剂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目前,已上市销售的中药制剂种类较少,期望本文研究可为新的烧烫伤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黄子韩张英马志国吴孟华曹晖陈锋
- 关键词:中药烧烫伤历史沿革
- HPLC特征图谱结合多模式识别及熵权TOPSIS法的不同基原蒲黄药材质量评价被引量:3
- 2025年
- 目的建立蒲黄Typhae Pollen的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结合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价2种基原蒲黄质量,采用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2种基原蒲黄的质量差异标志物。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24批蒲黄不同基原药材的特征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确定2种基原蒲黄各自的共有峰及其基原之间交叉共有峰,均采用对照品进行色谱峰的指认。以峰面积为依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相对贴近程度,得到2种基原蒲黄的综合质量排名及各特征峰的权重;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te analysis,PLS-DA)筛选并确认2种基原蒲黄的质量差异标志物。结果水烛香蒲、东方香蒲特征图谱分别指认并确定了13个特征峰和16个特征峰,其中峰8、9、12是东方香蒲的特有峰,峰7、11与峰13之间的相对峰高可直观区分2种基原蒲黄。特征图谱对比分析发现,东方香蒲的含量测定指标选择峰13(水仙苷)更为合理。熵权TOPSIS法结果表明,各基原蒲黄样品批次间的特征峰均可稳定传递,东方香蒲的相对贴近程度(C_(i))均高于水烛香蒲,说明2种基原蒲黄质量有差异。PCA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89.008%。PLS-DA筛选出山柰酚-3-O-芸香糖苷等9个质量差异标志物,其中山柰酚-3-O-芸香糖苷、异槲皮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等7个质量差异标志物为首次提出。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可对2种基原蒲黄进行区分,并特异性识别两者的差异性成分,为蒲黄不同基原之间的区分鉴别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田芳张英吴孟华吴孟华马志国
- 关键词:熵权TOPSIS法
- 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及鉴别中药材乌梢蛇真伪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及鉴别中药材乌梢蛇真伪的方法,该引物包括cyt b‑4‑F3、cyt b‑4‑B3、cyt b‑4‑FIP和cyt b‑4‑BIP,其序列依次如SEQ.ID.NO.1‑SEQ.ID.NO...
- 曹晖周娜娜张英吴孟华何倾马志国
- 文献传递
- 炮制辅料米泔水及米泔水制历史沿革考证
- 2025年
- 米泔水制法是中药特色炮制方法之一,炮制辅料米泔水的质量对中药米泔水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梳理历代本草与炮制古籍中米泔水及米泔水制相关记载,对米泔水的历代名称、品种及米泔水制法发展历程进行考证,同时对现行米泔水国家与地方标准进行整理。经考证发现,米泔水名称主要有潘、泔、淅二泔、米泔和米渖;米泔水原料与炮制时当地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基本一致,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粟米与稻米。米泔水制法始于晋朝,从简至繁,又化繁为简,在唐朝、宋朝和明朝繁荣发展,出现含米泔水制的复制法,演变至今,趋于简化。米泔水作为炮制辅料的作用除能降低药物燥性,还有矫正药材不良气味、净制药材、降低药材毒性的作用。可为米泔水炮制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历史依据。
- 曾梓航裴朝阳周宇曹晖张英张英吴孟华
- 关键词:炮制辅料历史沿革
- 基于智能感官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的苦杏仁炒制程度快速辨识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苦杏仁Armeniacae Semen Amarum炒制过程中色泽、气味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炒苦杏仁“火候”判别模型,为其智能化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不同炒制程度的苦杏仁样品,利用测色仪和电子鼻技术获取各苦杏仁样品色泽、气味数据信息,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秩相关分析(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R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等方法构建判别模型。结果随着炒制程度的加深,苦杏仁的明度(L^(*))逐渐降低,红绿色度(a^(*))和黄蓝色度(b^(*))显著增加;气味方面,生品在W1S传感器响应值最强,而炒制品在W5S、W1W、W2W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随炒制程度加深而增大。基于色泽参数L^(*)、a^(*)、b^(*)及气味参数建立的判别模型,对苦杏仁生品及不同程度炒制品的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98%和96%。通过百分位数法进一步计算了不同炒制程度苦杏仁的色泽和气味双侧90%参考范围。结论测色仪和电子鼻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辨识苦杏仁的炒制程度,为苦杏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种子类中药的炒制程度快速辨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王会林叶媛马志国吴孟华吴孟华张英
- 关键词:苦杏仁电子鼻测色仪层次聚类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 金钱白花蛇的考证被引量:1
- 2023年
- 金钱白花蛇是中医临床应用的贵细动物类药材,现代文献一般认为其始载于民国时期(1936年)出版的广东地方炮制专书《饮片新参》。该文通过查阅历代典籍、地方志,并结合历版《中国药典》、各地炮制规范及现代科学研究报道,对金钱白花蛇的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毒性及药用部位等进行系统的考证,结果表明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有金钱白花蛇的药用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将其用于安脑丸组方中。其基原动物银环蛇在明代正德年间(1521年)始有记载,多称为簸箕甲。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毒性古今记载一致,地理分布与现代动物志等文献记载基本相似。应用幼蛇干燥体作为药用部位,并无本草及现代科学明确依据。事实上,关于幼蛇与成蛇的药效物质基础、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考证结果厘清了金钱白花蛇的药用历史及现状,由此建议开展银环蛇幼蛇及成蛇的系统比较研究,为金钱白花蛇药用部位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 吴婷芬邓静王溪刘红琼滕云霞马志国吴孟华黄炜忠曹晖张英
- 关键词:金钱白花蛇银环蛇本草考证
- 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被引量:23
- 2020年
- 文章从开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开放共享、教学成果、示范推广等角度,介绍了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过程,阐述了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特色。该平台突出了以培养药学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改革理念,促进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 马志国徐俊王峰曹晖丁克李满妹谭秋彤周光雄
- 关键词:药学实验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