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博

作品数:2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地磁
  • 14篇地震
  • 10篇流动地磁
  • 8篇岩石
  • 8篇岩石圈
  • 6篇震前
  • 4篇M
  • 3篇震磁
  • 2篇地磁场
  • 2篇地震带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地质特征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前后
  • 2篇地震震中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特征
  • 2篇震中
  • 2篇小震
  • 2篇磁化率

机构

  • 25篇河北省地震局

作者

  • 25篇李博
  • 14篇苏树朋
  • 11篇赵慧琴
  • 5篇云萌
  • 2篇张纳莉
  • 1篇张娜

传媒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5篇地震工程学报
  • 4篇地震研究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地震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高原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分布与震磁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建立河北及周边地区的岩石圈磁场分布模型,结合1970—2020年该区发生的M_(S)≥5.0地震,对岩石圈磁场的空间分布、震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及周边地区岩石圈磁场的总体分布较为平稳,河北北部的量值高于南部,燕山地块量值高于华北平原地块,断裂构造发育的地区岩石圈磁场量值较低;M_(S)≥5.0地震震中多分布在岩石圈磁场的低值区、零值线附近。
王朝景李博刘德强张海洋毛丰龙苏树朋
大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与地震地质特征被引量:22
2017年
应用大华北地区最新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对该地区2015.0年代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及地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大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场具备较强的局部异常特征,其空间分布形态与测区内主要板块具有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而历史地震多发生于一些特殊的岩石圈磁场部位。
苏树朋赵慧琴李博云萌张海洋张纳莉
关键词:IGRF地震地质
2015—2016年大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场变化及震前异常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2015—2016年大华北地区260个测点流动地磁矢量资料,结合河北尚义4.0级和唐山4.0级地震,对获得的相邻期岩石圈磁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尚义4.0级地震震中附近水平矢量H方向出现转向,同时处于磁偏角D变化的零值线上,磁倾角I和总强度F变化无明显的局部异常特征。唐山4.0级地震震中位于水平矢量H量级由北至南出现突然减小的变化,同时处于磁偏角D负值高梯级带边缘,也位于磁倾角I变化的正负值交界处,而总强度F却无明显的局部异常特征。
赵慧琴云萌苏树朋张海洋李博张纳莉
关键词:磁异常特征
滨州—青岛地磁剖面地下磁性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探测滨州—青岛剖面的地磁总强度,获取其岩石圈磁场数据,利用延拓方法对岩石圈磁场数据进行解析延拓,并对该剖面地下磁化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剖面地质构造特征,发现磁场曲线在断裂分布较复杂地段有较剧烈的起伏波动,磁化率结构在断裂处多呈高磁化率团块分布。
李博苏树朋云萌张海洋赵慧琴
关键词:解析延拓磁化率
晋冀蒙与京津冀地区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应用高精度、高密度地面磁测资料,计算获取研究区域F要素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数值模型,主要研究模型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地质构造的相关性、历史地震震中在模型中的分布规律与位置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模型空间结构复杂,局部异常特征表现强烈,总体具有与地形、地层关系密切的分区特征;强磁异常区走向与断裂构造体系总体一致;5级以上历史地震多发生于模型低幅值区、负值区、"0"值线、高梯级带等特殊位置。
苏树朋李博张海洋王朝景刘德强
关键词:高空间分辨率地震地质地震
地磁场反演技术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地磁场反演技术通过分析地球磁场变化为地震预测提供新的视角。该文系统探讨该技术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研究表明,地磁场反演能有效捕捉地震前的地磁场异常变化,为短期地震预测提供依据。然而,数据干扰和反演算法精度不足仍是主要难题。该文以四川省汶川县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整合卫星和地面观测数据,构建地磁场与地震活动的关联模型,并以汶川地震等历史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一定的预测潜力。未来需优化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结合其他地震前兆信息,以提高预测精度和时效性,为减轻地震灾害提供更有效的科技支撑。
李博
关键词:地震预测反演算法
基于多期累积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唐山M_(S)5.1地震震磁异常
2024年
利用2016—2021年河北及周边地区的6期流动地磁矢量观测资料,针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M_(S)5.1地震,建立了震前1~4年和震后1年的岩石圈磁场变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研究区岩石圈磁场的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和水平矢量4个要素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震前累积4年和3年的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变化中区域整体趋势强,与大地构造有一定的相关性;震前2年和1年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中,局部特征显著;震前1~4年变化中震中附近总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变化量值均较小,且多有变化零值线分布,水平矢量呈现出持续的弱变化特征;震后震中附近的磁偏角和变化量值大。②从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时空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越接近发震时间,局部正、负变化空间分布将取代区域的整体趋势。
王朝景李博李博
关键词:流动地磁
2018年永清M_(W)4.3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选取华北部分地区2016—2019年流动地磁矢量资料,分析2018年2月12日永清MW 4.3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异常特征显著,震后异常消失。在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中,磁场的D、I、F、H、Z分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征,这些震前异常呈现出相同的、相似的变化趋势。在震前随着时间的不断累积,岩石圈磁场变化异常愈加显著,其中震前1.5年期各分量震磁异常显著。与震前相比,震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及趋势发生了较大改变。
王朝景刘德强苏树朋李博张海洋毛丰龙赵慧琴
关键词:流动地磁
2018年冀南地区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2020年
对冀南地区2018年春、秋两期的流动地磁矢量资料进行了处理,结合河北隆尧3.0级与临漳3.6级地震,对该区的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4~9月冀南地区的岩石圈磁场变化中各要素总体变化相对较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同时发现隆尧3.0级与临漳3.6级地震震前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震磁异常,其中磁偏角D、磁倾角I、水平矢量H与垂直矢量Z异常较为明显,但两个震例的异常特征有所差异。
王朝景李博苏树朋张海洋刘德强赵慧琴毛丰龙
关键词:流动地磁
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现明显的方向转向和幅值弱化的现象,地震前后经历了“由震中向周边分散→由周边向震中汇聚发震→方向反转”的时空演化过程;(2)震中附近各测点岩石圈磁场总强度值在地震前后具有规律性时序变化,均呈现“震前缓慢减小→同震时期急剧增大→震后急剧减小”的特征;(3)基于压磁效应和断层亚失稳模型分析,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或许是由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所致。
张海洋毛丰龙王朝景刘德强李博
关键词:流动地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