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 作品数:24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疗机构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维得利珠单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文献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维得利珠单抗(VDZ)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4年3月收录的有关VDZ导致DILI的病例报道,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涉及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例(占66.67%),女性患者3例(占33.33%);年龄为23~82岁,平均(38.11±17.72)岁;发生DILI的时间为VDZ首次治疗后14~275 d,其中5例(占55.56%)发生于第3次用药后。DILI的临床表现隐匿,仅2例患者初诊时出现了疲劳和皮肤黄染的症状;肝功能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患者肝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6例,占66.67%)。预后较好,8例(占88.89%)患者在停药或干预后6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使用VDZ的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导致DILI,特别是胆汁淤积型DILI。通过了解药物治疗史,明确时间关系,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肝脏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必要时及时停用可疑药物、调整治疗方案,保证用药安全。
- 郁件康郁文刘陈世祺李芸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治疗药物监测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构建中的实践和成效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基于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管理方法构建治疗药物监测(TDM)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法确定“TDM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构建和应用”为活动主题,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基本步骤开展并对活动前后的成果进行评价。结果活动实施后,构建了TDM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实施了服务技能培养和效率提升策略,并搭建了智能化信息交互平台。活动成效显著,涵盖管理指标、能力指标、信息指标和效率指标的8项目标均得到提升,目标达标率113.48%,进步率62.46%。改善后TDM全流程规范率达95%,临床满意度93%,专业药师储备人数增加3人,药师考核合格率95%,TDM服务质控合格率92%,患者满意度95%,信息交互准确性95%,信息交互及时性100%。品管圈活动后,团队成员在品管圈手法运用、团队协作、责任感、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在医院TDM管理中应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成功构建了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提升了管理指标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 李芸杭永付顾继红
-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合理用药
- 智能核对系统在门诊药房的运用效果分析
- 目的:为医院智能化药房优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院门诊药房智能核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运用效果等情况,分析智能核对系统的运用给我院门诊药房带来的工作效率、药学服务质量等变化。结果:智能核对系统运用效果显著,单张...
- 李芸石金芳李悦姚立军包健安
- 关键词:门诊药房
- 文献传递
- 门诊药房配药取号机的设置及其实施前后的调配效率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配药取号机的设置及其实施前后的调配效率,以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减轻发药药师工作强度。方法:实施取消处方付费时分配药房取药窗口号,等候区增设取号机,由取号机取号时分配窗口取药的方法。结果:实施后的新院区门诊患者缴费后到取药的等候时间为9.2 min,实施前的老院区患者缴费后到取药等候时间为25.5 min;实施后比实施前缩短等候时间的效率节省了63.92%。结论:实施门诊药房取药环节增加取号机,患者取号后药师再配合自动化设备进行处方调配的模式,门诊收费处多点设置流程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对取药的满意率。
- 姚立军李芸包健安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实践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方法。方法:应用营养琼脂培养皿、空气浮游菌采样器及尘埃粒子检测仪对洁净室物体表面微生物、空气浮游菌及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结果:通过对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并进行评估,指导操作人员规范操作,保证静脉药物调配环境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可靠,可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
- 沈国荣冉晓军李芸郁文刘尤晓明包健安缪丽燕
-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动态监测
- 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开展抗TNF-α制剂TDM的国内外指南/共识的质量评价
- 2024年
- 目的评价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开展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制剂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指南/共识的质量。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以及国内外指南/共识发布网站,收集针对IBD患者开展抗TNF-α制剂TDM的指南/专家共识。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对纳入指南/共识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汇总纳入指南/共识的主要推荐意见。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3篇为指南,6篇为共识。9篇指南/共识在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表达的清晰性、应用性和编辑独立性6个维度的标准化百分比分别为90.43%、41.98%、52.55%、85.49%、19.00%、76.85%。8篇指南/共识的推荐级别为B级,1篇共识的推荐级别为C级。主要推荐意见涉及TDM应用场景、阈值范围、策略调整、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解读。大部分指南/共识均推荐对失应答患者应进行被动TDM;建议根据预期的治疗结果设定TDM浓度范围,并结合疾病状况和TDM结果进行策略调整,且建议同一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测方法。部分指南/共识认为,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不存在结果解读差异。结论纳入的指南/共识总体质量一般,推荐意见较为统一。临床工作者需要了解该类药物TDM的特点和局限性,并结合具体的临床治疗目标去解读和运用监测结果。
- 金唐慧朱濛昕谢诚夏凡于迪李悦李芸奚沁华朱建国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
- 乌司奴单抗致脓疱型银屑病文献病例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UST)导致脓疱型银屑病(pustular psoriasis,PP)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年12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UST致PP的病例报道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计8例患者,其中男3例(37.50%),女5例(62.50%),年龄(30~58)岁。发生PP的时间为UST首次治疗后2 d~10周,其中4例(50.00%)发生在第1次注射后。病变部位包括躯干(50.00%)、四肢(37.50%)、后背(12.50%)、手掌(50.00%)、脚底(25.00%)、头皮(12.50%)。病变表现为散在红斑、脱落斑块或鳞片、散在脓疱,伴或不伴有炎症、疼痛、瘙痒。预后较好,5例(62.50%)患者在停药后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快速好转,总治疗周期为1~8周。未停用患者亦全部好转,但再次发生脓疱性病变概率较高(66.67%)。结论临床在使用UST的过程中应意识到其可能导致银屑病(psoriasis,PsA),尤其是PP。通过收集药物治疗史,明确时间关系,确定其他可能的触发因素,借助临床症状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准确诊断。必要时及时停药或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用药安全。
- 李芸朱濛昕谢诚朱建国缪丽燕
- 关键词:脓疱型银屑病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实践
-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方法。方法:应用营养琼脂培养皿、空气浮游菌采样器及尘埃粒子检测仪对洁净室物体表面微生物、空气浮游菌及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结果:通过对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并进行评估,指导操作人员...
- 沈国荣冉晓军郁文刘李芸尤晓明包健安
-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动态监测
- 文献传递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的建立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药物治疗管理模式。方法参考国外药物治疗管理模式要点指南,结合医院现状,探索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药物治疗管理。结果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药物治疗管理机制,成立药物治疗管理药师团队,制定随访规章制度及标准流程。结论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药物治疗管理有利于实现药物最大疗效,体现医疗服务内涵。
- 李芸秦超谢诚包健安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药学服务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药物治疗实践被引量:2
- 2020年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药物治疗和监护。收集患者病史信息,查阅国内外文献,协助医生评估该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探讨患者抗凝治疗的时机、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和疗程,给与用药建议并持续监护患者情况。在随访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改善了患者预后,提升用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 李芸李芸宋育林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