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虹韦

作品数:5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材
  • 2篇中药
  • 2篇中药资源
  • 1篇道地
  • 1篇道地药材
  • 1篇盾叶薯蓣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材质量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药理作用研究...
  • 1篇应激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充质...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物调控
  • 1篇薯蓣
  • 1篇酮类

机构

  • 5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黑龙江省中医...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5篇杜虹韦
  • 4篇孟祥才
  • 1篇霍金海
  • 1篇魏文峰
  • 1篇关瑜

传媒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温对甘草黄酮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高温对甘草鲜根次生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5℃、45℃、55℃温度处理甘草鲜根,研究高温胁迫对代谢途径变化、抗氧化酶活性、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在高温胁迫下,各处理组甘草根中H2O2含量无明显变化;35℃和45℃组的SOD和P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55℃组的SOD活性总体上持续降低;CAT活性未表现明显降低;1,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显著增加。35℃条件下PAL活性较高,45℃和55℃条件下PAL活性变化不大,L-苯丙氨酸总体上维持稳定水平。不同高温条件下前3、4天均表现出芹糖基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增加,而甘草苷、异甘草苷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结论:黄酮类成分与甘草抗氧化酶活性体系的协同作用,起到了清除活性氧保护植物的作用,前期以次生代谢产物黄酮为主,后期共同发挥作用。次生代谢产物黄酮消除活性氧主要是通过改变各成分之间的比例来调节消除活性氧的能力。
高慧如王佳慧关瑜杜虹韦孟祥才
关键词:甘草活性氧高温黄酮
穿龙薯蓣与盾叶薯蓣研究开发概况被引量:14
2010年
从本草应用、资源开发利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比较了两种薯蓣的近年研究状况和开发进展。从资源利用现状和应用开发等角度分析,应加强穿龙薯蓣的研究开发,并指出穿龙薯蓣栽培具有较大的前景。
杜虹韦
关键词:穿龙薯蓣盾叶薯蓣
黄芪甲苷抗糖尿病肾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5年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黄芪甲苷是从黄芪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活性成分,被认为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干预糖尿病肾病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既往研究证明,黄芪甲苷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上皮-间充质转化、铁死亡等相关机制对糖尿病肾病发挥作用。因此,本文总结近十年黄芪甲苷在调控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相关药效学文献,对黄芪甲苷的有关机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黄芪甲苷药理作用与糖尿病肾病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由亚非林春盛赵楷张炜孟兆平杜虹韦孟祥才
关键词:黄芪甲苷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上皮-间充质转化
道地药材概念及其使用规范的探讨被引量:41
2019年
近百年来中药产地和质量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栽培药材成为商品的主流,也导致药材质量下降;产地复杂化,药材道地性评价缺乏客观标准,概念使用混乱。优质是道地药材的本质特征,道地药材不能仅仅以产地为指标来界定,而应以最新本草文献为参考,以药材道地性形成的根本原因为依据,明确道地药材具体的种质、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在明确道地药材概念的基础上,优化种质资源和道地产区,加强药材质量形成机制研究,是进一步提高栽培药材质量和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孟祥才沈莹杜虹韦
关键词:中药资源道地药材种质生态环境
中药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8
2018年
随着人口增加,中药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需要,栽培药材成为市场的主要来源,导致了多种药材质量严重下降,对我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产生严重威胁。栽培是解决资源短缺的最基本、有效的手段,提高栽培中药材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对目前中药材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栽培药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扩大种植区域、缺乏对优质种质资源的重视、优质生产技术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栽培药材质量和产量的思路。中药材栽培应优化种植区域、规范培育优良种质、改善优质药材生产技术、扩大中药应用市场,在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孟祥才杜虹韦魏文峰霍金海
关键词:中药资源药材质量生物调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