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土槿皮乙酸抗人宫颈癌Siha细胞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土槿皮乙酸(PAB)对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根据不同PAB浓度和作用时间,将Siha细胞分为对照组(0μmol/L)及1、2、4、8、16μmol/L PAB组和24、48、72 h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0、1、2、4、8、16μmol/L)PAB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对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PAB(0、2、4、8μmol/L)作用48 h后Siha细胞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变化。结果 1、2、4、8、16μmol/L PAB对Siha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关系。与0μmol/L PAB对照组比较,2、4、8μmol/L PAB组Siha细胞PI3K、p-Akt、p-GSK-3β和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PAB具有抗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作用,且可能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及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 付琼李文霞殷金凤潘敏
- 关键词:土槿皮乙酸宫颈癌增殖凋亡
- 原儿茶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炎症反应及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A)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heterotopia endometriosis,EMS)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动情期雌性SD大鼠,通过子宫内膜自体缝合术建立SD大鼠的EMS疾病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A(高、中、低)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PA各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d,空白组大鼠正常喂养。测量大鼠的异位组织体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腹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水平、血清及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组织中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t-ERK1/2)和磷酸化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4d、42d的病灶体积升高,腹腔液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均显著升高,子宫内膜组织Ang-1、Ang-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血清中VEGF和MMP-2、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p-ERK1/2、VEGF、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原儿茶酸低剂量组、原儿茶酸中剂量组、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呈浓度依赖性负向调控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结论:原儿茶酸可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创面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失活ERK/VEGF/MMP通路有关。
- 潘敏王晓莉胡婷付琼殷金凤黄超林
- 关键词:原儿茶酸
- 稽留流产的流行性发病影响因素调查及解决对策研究
- 2016年
- 研究稽留流产的发病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91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稽留组,另选择同期收入院诊治的91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参照组,回顾分析参照组、稽留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稽留组孕妇与参照组孕妇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躯体因素、心理应激因素、工作时间、性交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因素:稽留组CT、UU以及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取两组的胚胎组织物标本,检测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稽留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激素因素方面,稽留组孕妇的P水平、T水平与参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的流行性发病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躯体因素、心理应激因素及性激素均对妊娠流产造成不良影响,需采取综合性对策性防治。
- 潘敏
- 关键词:流产流行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