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作品数:11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疏肝健脾法联合火龙罐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联合火龙罐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疏肝健脾法进行治疗,研究1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火龙罐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评分、IBS-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量表评分。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研究1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好于研究2组(96.00%>82.00%,P<0.05),研究1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的抑郁程度好于研究2组(P<0.05);研究1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的生活质量高于研究2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火龙罐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腹痛程度以及腹泻情况,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患者因疾病因素影响而造成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邓建梅 苏火财 王瑞芳关键词:疏肝健脾法 参苓山蛸汤联合腹部隔姜灸对脾胃虚弱证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参苓山蛸汤联合腹部隔姜灸对脾胃虚弱证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脾胃虚弱证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隔姜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参苓山蛸汤联合腹部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泛酸、胃脘隐痛、腹胀、嗳气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胃镜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胃镜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物质(SP)、胃泌素(GA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P、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MTL、S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山蛸汤联合腹部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证浅表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可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王瑞芳 邓高振 邓建梅关键词:浅表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 隔姜灸 胃黄斑瘤354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胃黄斑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其发病机制及与胃黏膜病变关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黄斑瘤者354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5年间检出胃黄斑瘤者354例,检出率为1.60%,男女之比为1∶1.11,年龄28~86岁,平均年龄(56.55±12.29)岁,50岁以上251例(70.9%),胃窦部207例(58.5%)。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等。胃镜特点为稍高出于胃黏膜的黄白色或淡黄色斑,可单发或多发,伴非萎缩性胃炎241例(68.1%),萎缩性胃炎107例(30.2%),胃黏膜糜烂117例(33.1%),肠上皮化生者198例(55.9%),幽门螺杆菌阳性者174例(49.2%)。结论胃黄斑瘤是胃内良性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有逐年增加趋势,其发生主要与年龄、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预后良好,治疗上以缓解伴有疾病为主,也可采取钳除、APC、EMR等方法去除病灶。 邓高振 范章连 杨亮 张东升 王瑞芳 陈四八关键词:胃黄斑瘤 慢性胃炎 肠化 幽门螺杆菌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治疗时机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临床合理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24 h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入院48 h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淋巴细胞计数(T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TP、ALB和TLC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ARDS、腹腔脓肿、低磷血症、肾衰竭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早期(<24 h)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保护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张东升 王瑞芳 陈四八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重症 肠内营养 大柴胡汤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与中医证候改善的研究 2025年 目的 研究大柴胡汤口服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柴胡汤口服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胃激素水平更优(P<0.05);观察组的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更低(P<0.05)。结论大柴胡汤联合芒硝外敷能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王瑞芳 毛冲关键词: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疏肝和胃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年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汤用于胃脘痛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将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差别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联药物治疗,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以及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给予疏肝和胃汤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胃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对疏肝和胃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1.63%;观察组患者一年内胃脘痛复发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8.20±2.36)d,短于对照组的(13.02±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四联药物治疗方案相比,疏肝和胃汤治疗HP感染胃脘痛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胃脘痛复发率、提高HP清除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药物治疗方式进行选择。 王瑞芳关键词:疏肝和胃汤 胃脘痛 针药并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患者使用针药并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丹栀逍遥散治疗。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24 h试管氢离子浓度指数(pH)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D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V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长反流时间、长于5 min反流次数、pH小于4的总时间百分率、pH小于4的反流次数、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邓建梅 苏火财 王瑞芳 邓高振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肝胃郁热证 丹栀逍遥散 针刺疗法 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Hp感染临床观察探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证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证Hp感染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Hp三联法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附子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3.4%低于对照组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状评分(53.1±6.2)分与对照组(52.8±5.7)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19.5±2.2)分低于对照组患者(22.4±2.6)分,差异显著(P<0.05,t=4.585)。结论:脾胃虚寒证Hp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能够降低Hp阳性率,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王瑞芳 邓高振 张东升关键词:附子理中汤 脾胃虚寒 大柴胡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血脂相关性胰腺炎的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大柴胡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血脂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血脂相关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研究组采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症状评分、临床指标的各项时间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呕吐恶心、腹泻腹痛、发热以及大便出血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发热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血脂相关性胰腺炎时,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的产生,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机体康复,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王瑞芳关键词:大柴胡汤加味 西医常规疗法 缺血性结肠炎49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诊疗水平,减少该病的误诊和漏诊。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2月49例确诊为IC的患者,对其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病理学改变及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9例IC患者,男女比例1︰2.27,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50岁以上占79.6%(39/49),91.8%(45/49)的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腹部手术史等基础疾病,以腹痛(95.9%)、腹泻(53.1%)、便血(91.8%)为主要临床表现,体征以左下腹部、脐周或左中腹部压痛(91.8%)。实验室C反应蛋白(CRP)升高(46.9%)、D-二聚体升高(51.0%)。腹部彩超及CT检查提示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镜下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部位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病变部位以降结肠(44.9%)、结肠脾曲(49.0%)、乙状结肠(73.5%)为主,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溃疡,本组均为非坏疽型[一过型(87.8%)与狭窄型(12.2%)],病理改变非特异性。确诊后予扩血管、抗凝、抗感染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2周后42例患者复查肠镜38例(90.5%)痊愈,4例(9.5%)好转,平均住院10.56 d。结论:对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要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彩色多普勒、腹部CT、CRP、D-二聚体、血脂等检查有助于诊断。IC病情预后与患者年龄、伴随疾病、病变程度及是否早期诊治密切相关。 邓高振 杨亮 张东升 王瑞芳 陈四八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 结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