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品
  • 3篇化疗
  • 2篇毒性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药物
  • 2篇注射
  • 1篇单抗
  • 1篇导管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心脏毒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检测
  • 1篇血生化
  • 1篇血生化指标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学
  • 1篇血液学毒性

机构

  • 9篇云南省肿瘤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邓杰
  • 6篇杨柱梅
  • 3篇殷家福
  • 3篇孔树佳
  • 2篇张红银
  • 2篇伍建宇
  • 2篇吴志勇
  • 2篇赵海清
  • 1篇王伟兰
  • 1篇龙霞
  • 1篇史筱倩
  • 1篇李娜
  • 1篇李琳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应用...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肿瘤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培美曲塞致Ⅳ度骨髓抑制1例被引量:5
2015年
患者,男,64岁,因诊断“右肺下叶腺癌,右侧胸膜转移10天”于2014年3月12日入院。既往无基础疾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治疗前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3月1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二科行第1周期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为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礼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500 mg,批号为J160925)800 mg+注射用顺铂(冻干型,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10 mg,批号为4120411DB )110 mg,化疗前3 d开始给予补充叶酸400μg/d口服,维生素B12注射液肌肉注射1 mg预防培美曲塞的血液学毒性。
赵海清吴志勇邓杰伍建宇
关键词:培美曲塞二钠维生素B12注射液药物过敏史血生化指标血液学毒性
基于美国FAERS的ALK抑制剂致心脏毒性不良事件的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大数据,对常用的5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抑制剂的心脏器官系统(代码10007541)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2种数据挖掘方法,对FAERS中5种常用的ALK抑制剂的心脏毒性药品不良事件的信号进行检测。结果 共提取到5种ALK抑制剂的心脏毒性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记录5 127条,其中克唑替尼2 707条、阿来替尼853条、塞瑞替尼670条、洛拉替尼510条、布格替尼387条。基于主要系统/器官分类(SOC),5种ALK抑制剂心脏毒性(代码10007541)的ADE有4种生成信号,其信号强度阿来替尼[ROR 2.06(95%CI:1.92~2.20),IC 0.98(IC025:0.73)]>洛拉替尼[ROR 1.91(95%CI:1.74~2.09),IC 0.88(IC025:0.57)]>克唑替尼[ROR 1.73(95%CI:1.66~1.80),IC 0.74(IC025:0.60)]>塞瑞替尼[ROR 1.40(95%CI:1.30~1.52),IC 0.46(IC025:0.19)]。基于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的高位组语(HLGT),5种ALK抑制剂在心包类疾病(代码10034468)不良事件均形成信号,表明存在相关性。基于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首选术语(PT),塞瑞替尼在恶性心包炎[ROR 207.33(95%CI:84.31~509.81),IC 7.62(IC025:4.91)]、病毒性心包炎[ROR 196.54(95%CI:86.54~446.38),IC 7.55(IC025:5.03)]、心包纤维化[ROR 167.63(95%CI:61.6~456.13),IC 7.33(IC025:4.36)]信号强度最强。结论 应警惕ALK抑制剂的心脏毒性风险,需特别注意信号强度最高的阿来替尼。
杨柱梅邓杰李娜李琳潘欣龙霞张红银
关键词: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检测心脏毒性
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介导性肝炎1例分析
2021年
探讨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介导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既往诊治1例Ⅳ期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后出现乏力、低热、转氨酶异常增高等症状,结合该病例阐述PD-1抑制剂所致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治疗等相关问题。结果:PD-1抑制剂所致免疫介导性肝炎的诊断主要为排他性诊断,常表现于转氨酶的升高,治疗主要依赖于糖皮质激素。结论:使用PD-1抑制剂应严密监测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赵晨杨柱梅邓杰史筱倩孔树佳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发热1例
2015年
1例73岁男性患者,确诊结肠中分化腺癌肝转移,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既往接受18个周期化疗,其中有9周期的奥沙利铂化疗史。后因病情进展更换化疗方案,再次使用奥沙利铂,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半小时左右,患者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最高达39℃,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和吲哚美辛栓,寒战立刻缓解,2 h后体温恢复正常。之后两次继续输注奥沙利铂治疗均出现类似症状,对症处理后缓解,第3次出现症状后未再使用奥沙利铂。
邓杰吴志勇赵海清伍建宇
关键词:注射用奥沙利铂发热药品不良反应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阿帕替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0月收录的关于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RCTs。阿帕替尼组客观缓解率(RR=1.76,95%CI:1.37~2.26,P<0.001)、1年生存率(RR=1.55,95%CI:1.27~1.89,P<0.001)和2年生存率(RR=1.69,95%CI:1.20~2.39,P=0.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阿帕替尼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RR=0.97,95%CI:0.69~1.36,P=0.84)、高血压发生率(RR=7.62,95%CI:4.48~12.96,P<0.001)、手足综合征发生率(RR=14.32,95%CI:6.18~33.21,P<0.001)、蛋白尿发生率(RR=9.18,95%CI:4.34~19.41,P<0.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当前证据表明,阿帕替尼可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生存率,同时也可增加骨髓抑制、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的发生率,但大多数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可好转,因此临床使用时可进行综合考虑。
杨柱梅邓杰张红银殷家福孔树佳
关键词:肝癌META分析
1例重度癌痛儿童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药学监护被引量:5
2022年
1例13岁男性患者,诊断为“横纹肌肉瘤伴重度癌痛”,入我院行抗肿瘤治疗。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的癌痛治疗,协助医师调整疼痛治疗方案,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爆发痛及时处理,患者在院期间疼痛控制良好。临床药师后续对患者院外疼痛控制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及监测,调整患者院外疼痛治疗方案,患者至下次化疗期间疼痛控制良好。目前针对儿童癌痛的规范性诊疗资料较少,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重度癌痛儿童疼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并对患者院外用药进行监测及随访,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参考。
邓杰杨柱梅赵晨潘欣王伟兰
关键词:儿童癌痛阿片类药物药学监护
氟尿嘧啶致严重口腔黏膜炎1例被引量:4
2017年
1例38岁女性患者,清宫术后5个月余,病理检查结果为"侵蚀性葡萄胎"。术后末次氟尿嘧啶注射液单药化疗后,主因严重口腔黏膜炎3 d入院。入院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Ⅲ期低危化疗后"、"严重口腔黏膜炎"。患者口腔黏膜多处破溃严重,少许出血点,无法进食,口齿不清,初始治疗给予康复新液(10 m L,bid,po),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4000 IU,qd,外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肠外营养及相关感染指标检测,加强口腔清洁。3 d后患者口腔黏膜炎有所好转,继续原方案治疗。6 d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可进流食,停用肠外营养药物。14 d后患者情况基本恢复正常,口齿清晰,可正常进食,当日出院。
邓杰殷家福杨柱梅沈志强
关键词:氟尿嘧啶化疗口腔黏膜炎药品不良反应
骨肉瘤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后血药浓度和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时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应用HDMTX化疗的骨肉瘤患者信息,包括住院号、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每个周期MTX单次给药剂量、多周期化疗后MTX累积给药剂量以及给药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值、肌酐清除率(CrCl)、尿蛋白、白蛋白(ALB)、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检验指标,记录MTX给药后24 h和48 h的血药浓度检测值(C_(24h)、C_(48h)),记录MTX用药期间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含维生素C制剂、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情况,并评估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进行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严重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1例次使用HD-MTX的骨肉瘤患者,影响MTX血药浓度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TX累积剂量、CrCl对C_(24h)有显著影响(P<0.05),BMI、ALB、CrCl对C_(48h)有显著影响(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TX累积剂量、CrCl对C_(24h)无显著影响(P>0.05),CrCl是C_(48h)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而BMI和ALB对C_(48h)无显著影响(P>0.05)。MTX所致严重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73.71%,主要为肝损伤(64.94%)和骨髓抑制(11.9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MTX累积给药剂量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骨肉瘤患者应用HD-MTX治疗时,肾功能是影响MTX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保证用药安全性,化疗前建议完善肾功能评估,并根据CrCl值调整MTX剂量;化疗后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尤其对于女性和已行多次MTX治疗的患者。
赵晨兰云意潘欣邓杰高杰孔树佳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骨肉瘤血药浓度影响因素
临床药师参与输卵管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合并感染的治疗实践
2019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输卵管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合并感染的治疗实践。方法:针对1例输卵管癌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合并感染的患者,临床药师全程参与其抗感染治疗,协助医师分析危险因素后预防选药,评估患者风险及耐药情况后进行降阶梯联合用药,根据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情况、经验治疗后根据微生物检查结果及病情变化,多次调整抗菌药物应用方案。结果:患者获得了有效及优质的治疗,预后得到了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过程中,应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充分认识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特殊性,了解疾病的病原学特点,综合分析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邓杰杨柱梅殷家福
关键词:粒细胞减少症化疗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