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晨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江苏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评价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汇总分析2016年江苏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和暴发监测系统相关病例信息,以了解系统早期识别预警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能力与存在的不足,为当地食源性疾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与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相关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共收集监测病例信息26 848份,监测系统暴露信息总体完整率为44.47%;回顾性汇总分析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例信息,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为259起,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系统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为143起,比对分析发现,两系统一致报告的事件数为20起;一致性事件中哨点医院监测系统报告时间比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时间滞后,中位滞后时间为6.50 d。结论江苏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具有较强识别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能力,但是系统病例信息总体完整率较低,系统上报时间具有一定滞后性,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存在漏报现象。
- 骆善彩甄世祺陈晓敏过晓阳吴雨晨祖荣强周翌婧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及时性
- 2016—2020年江苏省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江苏省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汇总2016—2020年江苏省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数据,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16—2020年江苏省共发生26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病4807人,死亡0人,总罹患率为7.46%,5年罹患率为6.38%~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12,P<0.010)。1月份和12月份未出现食源性疾病事件,第三季度高发,主要以8月份最明显,第三季度暴发事件数为180起(占67.42%),发病人数为2955人(占61.47%),罹患率为8.45%,大于1、2、4季度的平均罹患率(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6,P<0.010);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依次为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暴发场所分布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共114起(占42.70%),其次集中在农村宴席和单位食堂,事件数分别为78起(占29.21%)和23起(占8.61%);动物类食品是食源性疾病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占45.69%),其中以水产品为主(占31.09%),其次为肉与肉制品(占14.23%);加工不当是引发事件主要原因因素,事件数为108起(占40.45%),其次分别为原料(辅料)污染或变质和交叉污染,事件数分别为37起(占13.86%)和35起(13.11%)。结论全年中第三季度是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时间,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风险食品,应加强对该类食品的日常监测与管理,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增进群众食品安全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从而有效预防或减少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 蒋凯宗雯琦戴月吴雨晨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病学分析
- 2019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对2019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汇总2019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9年江苏省共接报11起学校食物中毒暴发事件,暴露6,114人,发病227人,死亡0人。9月份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南京、徐州和连云港3市报告事件数最多,南京市发病人数最多。各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其中7~19岁发病人数最多。主要集中发生在中学。原因食品来源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食堂。包含加工不当因素引起的事件数最多。动物类肉与肉制品引起的事件数最多。细菌性致病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结论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学校应该加强食品原料采购管理,规范食品加工、存储操作流程,做好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减少食物中毒暴发事件的发生。
- 吴雨晨宗雯琦戴月
-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预防措施
- 江苏省典型地区芦蒿中铅、镉的检测结果分析与污染状况评价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检测江苏省典型地区芦蒿和土壤中铅、镉的含量,评价其污染状况。方法在南京市、镇江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75份芦蒿,采集40份地产(种植)芦蒿生长所在的土壤,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芦蒿中铅、镉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175份芦蒿中铅、镉的检出率分别为26.3%、100%,超标率分别为9.7%、13.7%;40份土壤中镉的超标率为22.5%。南京市地产(种植)芦蒿污染等级为警戒限,污染水平为尚清洁;镇江市地产(种植)芦蒿污染等级为轻污染,污染水平为开始受污染。南京市市售芦蒿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镇江市市售芦蒿污染等级为警戒限,污染水平为尚清洁。结论江苏省典型地区芦蒿受到重金属铅、镉的污染,其中受到镉污染的威胁更大,可能与土壤中镉的污染有关。南京市居民食用芦蒿较安全;镇江市居民食用市售芦蒿较安全,食用地产(种植)芦蒿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 吴雨晨孙金芳孙宏甄世祺戴月
- 关键词:芦蒿铅镉污染状况评价
- 医防融合的关键问题、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被引量:30
- 2024年
- 我国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相互割裂的问题由来已久,医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在医防融合试点实践中,存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多头管理、紧密型医联体尚未真正形成、医院“重医轻防”理念仍未转变、医防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等问题。对此,可以借鉴宿迁的经验,从组织管理、医防服务供给、卫生筹资、医防人才与医防信息等方面入手,实现医防融合的机制创新,在此基础上,将医防融合作为常态化制度持续向纵深推进。
- 顾海李子豪王福如陈新颖陈晓军吴雨晨佘权
- 关键词:公共卫生体系
- 人工智能多模块融合辅助早期尘肺病诊断的设想
- 2025年
- 尘肺病危害严重且常见,开展尘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trificial intelligence,AI)为代表的计算机科学和以组学为代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AI在获取数据的质量、多样性、可解释性以及伦理问题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将AI与临床组学及生物信息组学结合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尘肺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从尘肺早期诊断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概况及在AI辅助诊断的多模块融合应用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尘肺病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
- 佘权吴雨晨徐酩韩磊王福如
- 关键词:尘肺人工智能
- 淮安市疾控系统青年职工工作环境满意度调查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疾控青年职工对工作环境满意度情况,探究缓解青年职工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对策方法。方法通过对淮安市疾控系统青年职工在工作环境、期望奖励、面临工作困难等3个方面问卷调查,分析青年职工在工作中的思想动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果对工作环境9个选项的满意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和谐人际关系(47.3%)、有机会学到新东西(42.8%)、工作压力适中(34.3%)、领导的信任(25.9%)、业绩和能力得到肯定(24.4%)、方便业余照顾家人(23.9%)、能发挥专长(15.9%)、单位的发展前景(9.0%)、个人的发展机会(6.5%);青年职工在工作中取得重大成绩的时候,选择期望奖励的占比由高到低为现金或其他物质奖励(79人,占39.3%)、晋职(级)机会(71人,占35.3%)、被领导和同事认可或授予荣誉(51人,占比25.4%),不同工龄职工对3种激励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8,P>0.05);青年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不对口、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不好、与上级难以沟通、与同事关系不好,占比分别为40.3%、29.9%、25.4%、4.5%。初级、中级、未定级职称职工中,均以专业不对口、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不好占比较高。结论淮安市疾控系统青年职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和生活压力以及对职业前途焦虑等问题,单位应重视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 王德明吴雨晨包绮晗许雨婷李思
- 关键词:疾控系统青年职工工作环境满意度
- 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收集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监测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2018年江苏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生27起,发病936人。学校食物中毒发病高峰在9月,其次是5月。致病菌及其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学校应列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强基础建设、监管力度和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宣教。以良好生产工艺(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和危险分析关键控制环节(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为原则管理学校配餐单位。
- 宗雯琦吴雨晨戴月
-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6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年江苏省共发生14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2 657例,无死亡。全年各月均有暴发事件发生,第三季度高发,8月份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占24.47%和21.45%);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3市报告数占总数的67.14%;20~5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占71.96%);发生场所主要在宾馆饭店(占37.06%)、单位食堂和农村宴席(各占18.18%);动物类食品是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食品(占37.06%);细菌性致病因素是暴发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占63.64%),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结论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和系统建设,提升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
- 吴雨晨宗雯琦戴月甄世祺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防控措施
- 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监管建议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46起,占68.91%,发病4211例,占75.17%。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共133起(54.07%),发病人数2146例(50.96%);其次为单位食堂56起(22.76%),发病人数1053例(25.01%)。结论: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由于餐饮类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暴露人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建议完善对各类餐饮单位卫生巡检制度,加强日常卫生巡检,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 宗雯琦朱谦让吴雨晨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