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宝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9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综放
  • 2篇煤层
  • 1篇顶板
  • 1篇岩体
  • 1篇窄煤柱
  • 1篇支护
  • 1篇支护技术
  • 1篇支架-围岩
  • 1篇失稳
  • 1篇特厚煤层
  • 1篇破断
  • 1篇破断规律
  • 1篇综放工作
  • 1篇综放工作面
  • 1篇瓦斯
  • 1篇瓦斯治理
  • 1篇瓦斯治理技术
  • 1篇围岩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稳定性控制

机构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天地华泰...

作者

  • 5篇宋宝华
  • 3篇谢生荣
  • 2篇孙运江
  • 2篇何富连
  • 2篇李世俊
  • 2篇杨亚峰
  • 1篇魏臻
  • 1篇何尚森
  • 1篇张广超
  • 1篇高峰
  • 1篇黄瑜
  • 1篇陈冬冬
  • 1篇郜明明
  • 1篇黄肖
  • 1篇韩帅
  • 1篇王金光
  • 1篇王志坤

传媒

  • 3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时支架-围岩稳定性控制被引量:97
2015年
通过分析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时支架-围岩稳定性控制的技术难点,提出在过空巷合理的时空节点上实施停采等压、强力锚杆索支护、注浆固结修复和支架支撑力保障的综合控制技术,并阐述了相应的控制机理。建立了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时基本顶破断的结构模型,分析得出过空巷时长关键块条件下的支架临界工作阻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综放工作面过空巷时采动影响下围岩应力分布、变形与破坏特征,确定综合控制技术实施的时空节点与相关参数,进而结合现场地质生产条件与矿压规律确定相应技术方案,并进行现场应用。现场实践表明,采用综合控制技术后,未发生大范围冒顶、支架压架等恶性支架-围岩事故,解决了9102综放工作面过空巷的相关技术难题。
谢生荣李世俊魏臻孙运江张广超宋宝华何富连田春阳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空巷
窄煤柱综放煤巷钢梁桁架非对称支护机理及应用被引量:29
2015年
针对王家岭煤矿窄煤柱综放煤巷围岩控制难题,分析指出相邻大型综放工作面覆岩剧烈活动及其基本顶对巷道区域直接顶的倾斜挤压力是导致顶板产生水平移动和非对称破坏的本质原因。建立考虑基本顶对直接顶倾斜挤压应力的窄煤柱综放煤巷直接顶力学模型,得出巷道顶板最大变形区域(7.5≤x≤9.5 m)。研发了以钢梁-槽钢组合结构和多根锚固至顶板纵深处锚索为关键部件的多锚索钢梁桁架系统,阐明其控制原理。建立多锚索钢梁桁架非对称支护的力学模型,得出非对称弯矩减小量分布特征,探讨其与非对称变形的一致性,并结合现场实践确定控制方案。现场实践表明,20103运输巷采用钢梁桁架非对称支护技术后,围岩变形量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实现了对窄煤柱综放煤巷围岩非对称变形破坏的有效控制。
何富连高峰孙运江李世俊宋宝华杨亚峰
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面瓦斯治理技术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以赵各庄矿3237西上面为研究对象,根据3237西上面的地质条件及开采工艺,分析3237西上面的瓦斯来源,探讨该面瓦斯易于积聚的原因,在本煤层预抽不理想的情况下,提出对角引巷抽采、顶板走向高抽巷抽采技术,其中对角引巷抽采起到了类似Y型通风系统的效果。瓦斯治理技术实施后,综放面所需风量由最高的1500m3/min降低到990m3/min左右,回风巷瓦斯浓度不超过0.4%,为大倾角特厚煤层条件下综放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方法。
池佃益王金光贺冲冲宋宝华黄肖杨亚峰
关键词:大倾角特厚煤层高抽巷
大巷穿采空区时锚网喷与组合框架联合支护技术被引量:15
2017年
针对资源整合矿井改扩建过程中面临大巷穿采空区时的围岩控制难题,提出在采空区顶板采用强力锚网喷支护系统和在采空区内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梁组合框架系统进行围岩控制与空间构建,并阐明裂隙发育区锚杆(索)控制与钢筋混凝土立柱减跨支撑的联合支护机理。研发的钢筋混凝土-钢梁组合框架系统是以H型钢筋混凝土立柱与纵梁以及顶板横钢梁组成的空间框架结构为主体,辅以经纬网、水泥板、缓冲材料、砖墙以及混凝土喷层等形成,具有立柱强支撑、顶板抗冲击、巷道隔绝空间构建等功能,并采用力学方法计算了立柱支撑前后顶板梁弯矩变化、立柱支撑能力以及立柱所受弯矩与支撑能力的关系。结合现场地质生产条件与工程经验,确定了大巷过采空区时锚网喷与组合框架联合支护方案与工艺流程以及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实践效果良好。
谢生荣郜明明陈冬冬宋宝华黄瑜王志坤
近距离下煤层损伤基本顶破断规律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为掌握近距离下煤层损伤基本顶的破断、失稳规律,首先对下煤层基本顶的损伤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基本顶损伤量化的方法,之后采用理论分析对损伤基本顶的断裂长度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砌体梁"的"S-R"理论研究了损伤基本顶的失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损伤造成基本顶提前断裂,断裂长度随损伤量的增大而减小,达到极限损伤量时基本顶随采随垮;2损伤基本顶更易发生"砌体梁"滑落失稳,损伤量越大滑落失稳的几率越大,铰接岩块挤压力的减小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3"砌体梁"铰接岩块挤压力的递减速度大于铰接面抗压强度递减速度,损伤基本顶反而不易发生"砌体梁"的回转失稳;4通过对晋华宫矿307盘区11号煤层8707工作面的矿压观测,验证了损伤基本顶断裂及失稳规律。
何尚森谢生荣宋宝华周殿奇孙颜顶韩帅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