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妊娠
  • 4篇子宫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动脉栓塞术
  • 2篇新生儿
  • 2篇孕周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术
  • 2篇剖宫产
  • 2篇子宫动脉
  • 2篇子宫动脉栓塞
  • 2篇子宫动脉栓塞...
  • 2篇足月
  • 2篇足月妊娠
  • 2篇瘢痕子宫
  • 1篇新生儿感染
  • 1篇新生儿窒息
  • 1篇医学指征
  • 1篇乙肝
  • 1篇乙型

机构

  • 7篇重庆市巴南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俊
  • 4篇李新琳
  • 3篇李雪黎
  • 2篇汪成丽
  • 1篇漆洪波
  • 1篇陈琼
  • 1篇王琼
  • 1篇刘祖翠
  • 1篇周永玲
  • 1篇张绍敏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95例疤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临床分析被引量:45
2017年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先兆临产后选择阴道分娩导致母婴并发症的风险。方法收集整理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孕妇相关资料,分析经阴道分娩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自愿选择阴道分娩的孕妇阴道分娩成功95名,产后大出血13名,有4例患者因发生产后大出血予以输血治疗,2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没有子宫切除术病例发生。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无新生儿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瘢痕子宫顺产过程中发生大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风险增加,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张俊李新琳周永玲
关键词: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
妊娠期肝功能损害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与肝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围生期结局的相关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相关情况,比较乙肝组与非乙肝组的肝功能损害情况,以及感染程度对孕妇肝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乙肝孕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乙肝孕妇;乙肝大三阳的孕妇发生肝功能异常孕周及终止妊娠孕周较乙肝小三阳孕妇组明显提前,患病率明显增加;HBV-DNA阳性孕妇较HBV-DNA阴性孕妇肝功能损害孕周及终止妊娠孕周明显提前,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患病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组血小板减少情况明显大于肝功能正常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孕妇更容易发生肝功能损害,更容易导致早产儿及低体质量儿的发生,在乙肝大三阳及HBV-DNA阳性孕妇中尤为明显,孕期应做好更加周密的孕检,减少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张俊李雪黎汪成丽
关键词:乙肝妊娠肝功能损害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前置胎盘中晚孕引产结局分析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减少前置胎盘中晚孕引产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该院引产的42例中晚孕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相关资料,分析该院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术以来,在前置胎盘中晚孕引产的结局。结果 12例前置胎盘患者引产前行动脉栓塞术无一例发生产后大出血;30例引产前未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者,9例发生产后出血,其中4例发生产后大出血,3例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例急诊行子宫切除术;引产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产后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引产前未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307.5±41.4)mL vs.(601.6±125.5)mL],引产前未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组中4例因产后出血行输血治疗。结论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或孕28周后部分性前置胎盘引产患者,引产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率,并可能会减少切除子宫等相关事件的发生。
李新琳张俊
关键词:前置胎盘引产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
乙型肝炎孕妇感染标志物与新生儿感染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2013-2016年在巴南区人民医院分娩的乙型肝炎孕妇及其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在该院分娩的716例乙型肝炎孕妇及其新生儿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 716例新生儿中,2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宫内感染率为3.07%;其中545例乙型肝炎小三阳母亲的新生儿中有10例(1.83%)HBsAg阳性,171例乙型肝炎大三阳母亲的新生儿中有12例(7.02%)HBsAg阳性;423例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阴性的乙型肝炎母亲所生新生儿5例(1.18%)HBsAg阳性,293例血HBV-DNA阳性乙型肝炎孕妇所生新生儿17例(5.80%)HBsAg阳性;293例血HBV-DNA阳性孕妇,当血HBV-DNA<1.0×107 copies/mL、107~108 copies/mL及>108 copies/mL时其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0.69%、6.41%和15.49%;当孕妇血HBV-DNA载量>105 copies/mL时,其乳汁HBV-DNA检出率明显增加。结论乙型肝炎小三阳或HBV-DNA阴性乙型肝炎孕妇均可以发生宫内感染;乙型肝炎大三阳及HBV-DNA高病毒载量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率高;当孕妇血HBV-DNA>107 copies/mL时,其所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增加,建议孕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乳汁HBV-DNA阳性率随血HBV-DNA病毒载量升高而升高,母乳喂养需谨慎。
李雪黎张俊汪成丽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宫内感染母乳喂养
3种去除瘢痕妊娠病灶方案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采取的3种清除妊娠病灶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13例瘢痕妊娠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宫腔镜妊娠病灶切除术(宫腔镜组)、阴式手术妊娠病灶切除术(阴式手术组)或刮宫术(刮宫术组)3种不同处理方案,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阴式手术组[(14.78±4.83)g/L]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较刮宫术组[(8.29±4.10)g/L]及宫腔镜组[(8.18±4.12)g/L]明显增加(P<0.05)。刮宫术组后血HCG下降到正常范围所需时间[(33.27±1.47)d]较宫腔镜组[(22.63±1.75)d]和阴式手术组[(23.64±1.88)d]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刮宫术组有1例术中子宫穿孔;1例妊娠病灶残留伴持续性出血,12例妊娠病灶残留,8例后期采取了宫腔镜或阴式手术残留病灶切除的补救性治疗措施。宫腔镜组和阴式手术组无妊娠病灶残留的病例发生。结论宫腔镜妊娠病灶切除术和阴式手术妊娠病灶切除术可作为Ⅱ、Ⅲ型妊娠病灶及刮宫术后残余妊娠病灶清除的有效治疗手段。
刘祖翠陈琼张俊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瘢痕阴式手术刮宫术子宫动脉栓塞术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不同剖宫产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最佳孕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3年巴南区人民医院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资料,总结分娩出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及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低血糖、病理性黄疸、神经行为评分(NBNA)的情况。结果孕39~39^(+6)周与孕40~41周剖宫产术后血红蛋白值下降值均显著低于38~38^(+6)周(t值分别为2.162、2.066,均P<0.05),孕39~39^(+6)周与孕40~41周剖宫产术后血红蛋白值下降值无显著性差异(t=1.895,P>0.05)。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加(F=2.301,P<0.05)。孕39~39^(+6)周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较孕38~38^(+6)周明显降低(x^2=4.312,P<0.05),孕40~41周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与孕38~38^(+6)周无明显差异(x^2=0.659,P>0.05)。孕39~39^(+6)周、孕40~41周与38~38^(+6)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暂时性呼吸急促、低血糖、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x^2值0.011~0.845,均P>0.05)。孕38~38^(+6)周组NBNA评分低于37分者显著多于孕39~39^(+6)周组(x^2=4.263,P<0.05),而孕38~38^(+6)周组与孕40~41周无明显差异(x^2=0.417,P>0.05)。结论孕39~39^(+6)周瘢痕子宫终止妊娠可能会获得最佳母儿结局。
张绍敏张俊李新琳王琼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子宫孕周
足月妊娠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对母儿结局的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作为一种快速终止妊娠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在解决急难产和保护母儿安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具有高安全性的特点,但其优点却被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孕产妇作为规避分娩风险的捷径,而其缺点及风险几乎被忽略。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并没有进一步降低围产期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反而增加了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败血症、重症监护等的发生率。
张俊李雪黎李新琳漆洪波
关键词:剖宫产非医学指征孕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