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大春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科技成果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重构
  • 1篇心肌重塑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血管重构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管重构
  • 1篇游离脂肪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杨大春
  • 4篇杨永健
  • 2篇马双陶
  • 2篇李德
  • 2篇岳荣川
  • 2篇唐兵
  • 2篇胡厚祥
  • 1篇刘涛
  • 1篇蒋四华
  • 1篇孙梅芹
  • 1篇黄艳
  • 1篇祝善俊
  • 1篇罗涛
  • 1篇张鑫
  • 1篇杨怡
  • 1篇吕湛
  • 1篇胡婷婷

传媒

  • 1篇西南军医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因突变在肥厚型心肌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可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心源性猝死等。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对肥厚型心肌病分子遗传学机制的探讨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肥厚型心肌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最新研究发现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有几十种,包括MYH7、MYBPC3、TPM1、TNNI3、TNNT2、ACTC等。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未能完全阐释其病理生理机制。一般认为,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几年肥厚型心肌病及其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代凤丹杨大春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基因突变
高棕榈酸饮食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1目的:观察高棕榈酸饮食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血脂、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斑块中胶原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6~8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棕榈酸饮食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小鼠饲料和含5%棕榈酸的饮食,连续喂养12周。用比色法检测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主动脉根部连续石蜡切片,Masson染色检测斑块内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结果:两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高棕榈酸饮食组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主动脉斑块内胶原含量显著降低,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高棕榈酸饮食能够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斑块内胶原含量,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有关。
靳飞鹏蒋四华马双陶杨大春杨永健
关键词:棕榈酸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游离脂肪酸基质金属蛋白酶2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重塑机制研究及临床干预
杨永健张鑫孙梅芹祝善俊黄艳杨大春胡婷婷
该项目结合国内外慢性心功能不全研究进展,历时十余年,从临床病人、动物实验、细胞水平等方面入手,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较全面系统地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研究了心力衰竭和心肌重塑调控的机制...
关键词: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治方案动物实验
高盐及肥胖相关性心肌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杨永健胡厚祥裴海峰杨大春李德唐兵侯娟妮杨怡岳荣川刘涛
心肌重构是心肌对多种危害刺激因素(如高盐和肥胖)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也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全面深入研究心肌重构的相关机制对CHF的防治有着重要而深...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重构肥胖高盐饮食
缺血性心血管重构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杨永健胡厚祥马双陶杨大春岳荣川李德罗涛吕湛唐兵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国人生命健康,成为"头号杀手",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报道,估计中国心血管病...
关键词: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管重构动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