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郑珊

作品数:1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历史地理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教育
  • 9篇博物
  • 9篇博物馆
  • 3篇文化
  • 3篇历史维度
  • 3篇博物馆教育
  • 2篇学史
  • 2篇证法
  • 2篇自然辩证法
  • 2篇教育家
  • 2篇科学史
  • 2篇辩证
  • 2篇辩证法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当代语境
  • 1篇动力模型
  • 1篇絮语
  • 1篇学部
  • 1篇研修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19篇焦郑珊
  • 1篇杨阳
  • 1篇孙显斌
  • 1篇刘晓青

传媒

  • 6篇科学教育与博...
  • 5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自然科学史研...
  • 2篇自然科学博物...
  • 1篇科技智囊
  • 1篇产经评论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渝生与自然辩证法
2025年
王渝生1943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著名科学史家、科学教育家,著名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工作者。王渝生于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王渝生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相关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技馆馆长兼任党委书记,第七届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全国数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焦郑珊袁念
从科技藏品的收藏、研究与传播,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传承与转变——以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2019年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建立150周年。在150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博物馆功能逐渐明确为教育、研究与收藏,藏品在该博物馆中的作用也逐渐发生转变。藏品在收藏、研究与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历史传承与新时代转变的体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在经历一系列的创新与转型,对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去理解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本质与价值。
焦郑珊
关键词:自然历史博物馆传承教育
首届中国科学院“所史研究与所志编撰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
2019年
2019年5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科学院人事局资助、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的“所史研究与所志编撰高级研修班”在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行政管理局及40多家研究所(馆、台、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业务骨干等共计60余人参加了研修班的教学活动。
焦郑珊孙显斌
关键词:高级研修班编撰
西山文化带保护和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文化是国家历史的精髓,发展的动力,自信的依据。随着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确定,"三个文化带"建设作为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受到关注。西山文化带涵盖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多样的近现代文化,其保护和建设相关工作极具学...
焦郑珊
关键词:文化统筹
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促进北京文化创新性发展
北京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相关工作既包括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也包括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扶持与发展。在当前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创新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通过分析北京文化的内涵及现...
焦郑珊
关键词:北京文化
科学史博物馆与科学传播的历史维度——以荷兰布尔哈夫博物馆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科学传播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与人类社会有紧密的关涉。科学史能够丰富科学传播的内容、把握科学传播的方向、加深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因而建构科学传播的历史维度是当前科学传播的必要任务之一。科学史博物馆则是从历史维度完善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以荷兰布尔哈夫博物馆为例,深入探讨科学史博物馆对于科学传播的影响与自身发展,主张提升科学博物馆的科学传播功能、重塑科学史的本质属性、加强科学史的使命建设是建构科学传播的历史维度的有效途径。
焦郑珊
关键词:科学史历史维度
常青院士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教授
2020年
2020年12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文化研究支撑中心主办的“科学文化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院士专家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常青教授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名誉教授,科学史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副所长关晓武研究员等出席敦聘仪式,张柏春研究员向常青院士颁发名誉教授聘书。
焦郑珊陈朴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学部副所长院士专家科学史常青
评议人絮语
2023年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10月,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把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23年5月。
焦郑珊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人才校外培训国务院办公厅
卢嘉锡与自然辩证法
2025年
卢嘉锡(1915.10.26—2001.6.4),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祖籍福建永定,著名结构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结构化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卢嘉锡于1930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34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化学系助教并兼任省立厦门中学数学及英文教员。
焦郑珊袁念
关键词:教育家自然辩证法结构化学
近代民族危机背景下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启示
2022年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的科技革命呼之欲出,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对国家的发展和自立自强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探究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总结影响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至关重要。文章从历史的视角出发,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引领下,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所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创新路径,深入思考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提出科技创新的实现需要对科学技术全面而系统的理解,建构合理的科学观,以期为当代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焦郑珊
关键词:民族危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