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姗姗
-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 2025年
- 中国四川盆地栖霞组近年来多项勘探突破展现了较好的资源潜力,研究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储层形成机制对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孔渗测试等手段对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储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纵向可划分为2个4级层序.栖一段处于中-内缓坡,栖二段发育内缓坡高能浅滩沉积.储层岩性以细-中晶白云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残余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栖二段高位体系域中上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川西龙门山前带北段和南段.厚大浅水高能滩相沉积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形成大量组构选择性溶蚀孔隙,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浅埋藏热对流海水白云岩化提高岩石抗压实能力,利于孔隙保持.研究明确了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的特征和成因机制,为后期勘探指明了方向.
- 孟宪武徐康徐康蒋小琼王东王莹王东
- 关键词:储层沉积学四川盆地栖霞组碳酸盐岩储层
- 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地层沉积特征
- 2024年
-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沉积环境。北川通口剖面梁山组—栖霞组识别出2个三级和1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2个四级层序。梁山组—栖霞组发育滨岸—沼泽、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3种沉积相,开阔海、滩间海、台内滩和台缘滩4种亚相,台内生屑滩、台缘生屑滩和台缘砂屑、生屑滩3种微相。栖一段至栖二段下部整体处于开阔台地,栖二段中上部则处于台地边缘,建立了龙门山中段栖霞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栖霞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湿润、富氧、古生物大量繁殖的海水—陆表海沉积环境,栖二段中上部高位体系域Sr/Ba比值整体最低,MgO/CaO比值最高,平均古水温高,V/(V+Ni)、V/Cr低值,古盐度m值明显较高,代表远离陆地的浅水、高能台地边缘沉积环境,厚大高能台缘砂屑、生屑滩发育,是规模优质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部位。龙门山中段栖二段与北段、南段具有相似的沉积相带和储集条件,是栖霞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有望成为实现规模增储的重要战略接替阵地。
- 王东王海军杨成张俊辉赵姗姗胡永亮
- 关键词:层序地层沉积相栖霞组中二叠统龙门山
- 井研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对灯影组成藏的影响
- 2023年
- 为深入评价下寒武统烃源岩特征及对灯影组成藏的影响,通过对井研地区6口典型钻井岩心、岩屑及天然气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井研地区下寒武统发育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两套烃源岩,TOC含量高,烃源品质中等–好,整体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均为生烃潜力极强的腐泥型。但麦地坪组有效烃源岩仅局限发育于研究区东部,供烃能力有限;而筇竹寺组有效烃源岩厚达百米,横向分布稳定,是区内最主要的烃源岩。这一差异分布特征可能与原始沉积的古地貌格局和沉积水体有关。气源对比结果表明,灯影组天然气为典型的原油裂解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页岩,灯影组含气性与构造没有必然的联系,旁生侧储的源储配置样式和保存条件是灯影组成藏的关键,研究区南部近东西向正断层上升盘一侧可能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
- 赵姗姗王海军王同
- 关键词:下寒武统烃源岩原油裂解气
-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研究
- 2025年
- 基于野外剖面实测与钻井岩心资料,结合岩石微观薄片特征、扫描电镜矿物定量评价、同位素(锶同位素与碳氧同位素)及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川西地区雷四段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进行了综合详细的研究。结果 表明川西雷口坡组四段主要发育7类成岩作用,并将川西地区雷四段划分为6种成岩相,包括3种建设性成岩作用(白云石化1种+溶蚀1种+构造破裂1种)、2种建设性成岩作用(白云石化1种+溶蚀/构造破裂其中1种)、2种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1种破坏性成岩作用(白云石化1种+溶蚀/构造破裂其中1种+破坏性成岩1种)、1种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1种破坏性成岩作用(白云石化/溶蚀/构造破裂其中1种+破坏性成岩1种)、1种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2种破坏性成岩作用(白云石化/溶蚀/构造破裂其中1种+破坏性成岩2种)、破坏性成岩作用(以压实压溶与去白云石化为主)。其中第1种成岩相岩石的孔隙度最好,初步建立了研究区雷四段储层成岩相与孔隙度关系。
- 张俊辉赵姗姗郝哲敏
-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相
- 制氢装置变压吸附单元改造
- 2012年
- 分析了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制氢装置变压吸附单元(PSA)工艺流程、吸附剂、程控阀等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装置改造后,当进料中含有3 000~3 400 m3/h的低分气时,产氢量可以达到50 000~51 000 m3/h,产品纯度(体积分数)大于99.9%,产品氢中CO平均体积分数由改造前的57.05×10-6降为改造后的6.30×10-6,氢气回收率大于88.00%,尾气中平均含氢体积分数为22.99%。上述各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改造后装置运行平稳。
- 赵姗姗
- 关键词:制氢变压吸附工艺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