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文雯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肠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多巴胺D2受...
  • 2篇受体
  • 2篇慢传输型
  • 2篇慢传输型便秘
  • 2篇结肠慢传输
  • 2篇结肠慢传输型
  • 2篇结肠慢传输型...
  • 2篇白术
  • 1篇穴位
  • 1篇穴位埋线
  • 1篇穴位埋线治疗
  • 1篇熏洗
  • 1篇湿热
  • 1篇湿热型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芩柏颗粒剂

机构

  • 5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邓文雯
  • 3篇何永恒
  • 1篇李帅军
  • 1篇王晓艳
  • 1篇林仁敬
  • 1篇罗敏
  • 1篇邓松华
  • 1篇陈赛
  • 1篇莫黎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5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便秘大鼠结肠组织多巴胺D2受体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组织多巴胺D2受体(Drd2)的影响,初步探讨白术七物颗粒对STC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予以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建立STC模型,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记录造模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造模前后各组大鼠24h粪便干重、肠道墨汁推进率。造模成功后,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服白术七物颗粒水溶液,阳性组大鼠灌服伊托必利片水溶液,模型组、空白组灌服等量等渗生理盐水。给药14d后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运动灵活,饮食、饮水及大小便正常,其余各组大鼠造模后出现毛发枯黄、懒动、大便次数减少、颗粒粗大质硬等情况。造模前24h 6组大鼠粪便干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粪便干重、肠道墨汁推进率均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白术七物颗粒低剂量组(白低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表达水平与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术七物颗粒中剂量组(白中组)大鼠、白术七物颗粒高剂量组(白高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表达水平均低于阳性组(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能有效治疗STC,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结肠组织Drd2的表达水平有关。
邓文雯何永恒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多巴胺D2受体
从肠神经递质角度研究白术七物颗粒治疗结肠慢传输便秘的机制
目的:研究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大鼠结肠组织多巴胺D2受体(Drd2)、抑制性神经递质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兴奋性神经递质P物质(SP)的影响,初步探...
邓文雯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多巴胺D2受体VIPSP
文献传递
穴位埋线治疗Ⅰ、Ⅱ期肛裂: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与西药治疗Ⅰ、Ⅱ期肛裂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Ⅰ、Ⅱ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埋线组取双天枢、长强、双承山和提肛穴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西药组采用0.2%硝酸甘油软膏外涂创面治疗,每日早晚各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d后和7d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肛门疼痛持续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2周和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d后和7d后的VAS和肛门疼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埋线组优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埋线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随访3个月,埋线组复发1例,西药组复发6例。结论:穴位埋线治疗Ⅰ、Ⅱ期肛裂是安全有效的,与西药组比较,埋线组的复发例数较低。
邓松华莫黎邓文雯陈赛何永恒
关键词:肛裂穴位埋线随机对照试验疗效
白芍七物颗粒口服联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观察中药白芍七物颗粒口服联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嘧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白芍七物颗粒联合药物保留灌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结肠镜下炎症缓解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5.0±0.8)d比(9.0±0.8)d、(3.4±0.7)d比(5.5±0.8)d、(4.1±1.1)d比(6.3±0.8)d](均P<0.05)。观察组炎症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78/80)比71.2%(57/80)](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78/80)比75.0%(60/80)](P<0.05)。结论 白芍七物颗粒内服结合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显。
王晓艳邓文雯李帅军罗敏林仁敬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
RPH结合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肛塞治疗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RPH结合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换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60例,分别给予RPH加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肛塞、单纯RPH术、传统外剥内扎术加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换药治疗,比较3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尿潴留、肛门坠胀、便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RPH结合复方芩柏颗粒剂熏洗及九华膏肛塞能加速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术后并发症,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邓文雯何永恒
关键词:混合痔RPH复方芩柏颗粒剂九华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