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腰椎
  • 5篇融合术
  • 5篇手术
  • 5篇骨折
  • 4篇腰椎椎间
  • 4篇腰椎椎间融合
  • 4篇腰椎椎间融合...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椎间融合
  • 4篇椎间融合术
  • 4篇骨科
  • 3篇引流
  • 3篇引流管
  • 3篇椎弓根钉
  • 3篇椎间孔
  • 3篇微创
  • 3篇疗效
  • 3篇机器人
  • 3篇撑开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闫辉
  • 18篇包贝西
  • 2篇张立军
  • 1篇强华
  • 1篇顾树明
  • 1篇王国栋
  • 1篇周建伟
  • 1篇王飞
  • 1篇毛威

传媒

  • 2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青春期健康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健康之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BL教学法联合“理论-实践”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理论-实践”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脊柱外科实习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其中常规组(n=50)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联合组(n=50)接受PBL教学法联合“理论-实践”交互式教学模式,比较2组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联合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实操考核成绩总分为(92.12±5.52)分、(91.70±2.74)分,高于常规组的(85.36±5.36)分、(79.75±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等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联合“理论-实践”交互式教学模式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包贝西闫辉唐家广张立军
关键词:骨科临床教学手术教学
手持式引流管打孔装置
手持式引流管打孔装置,包括插杆,插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角度指示盘,插杆的上端面固定有指针,角度指示盘的上表面设置有角度刻度线,指针指向角度刻度线;角度指示盘的两侧分别铰接有操作板,操作板沿竖向方向设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
包贝西唐家广闫辉
文献传递
按压式引流管打孔装置
按压式引流管打孔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前侧固定有半圆形的角度刻度盘,底座上固定有两组支撑件,每组支撑件包括支撑环,支撑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底座上表面,支撑环上螺纹连接有顶丝;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引流管套在插杆的外表面,并...
包贝西唐家广闫辉
文献传递
基于原骨型的骨移植塑型装置
基于原骨型的骨移植塑型装置,包括修整台和塑型链,修整台上开设有存放槽,该存放槽用于放置腓骨夹持机构;腓骨夹持机构由若干个夹持件组成,夹持件包括U型件,U型件的侧壁上螺纹穿设有顶压螺栓,顶压螺栓的端部安装有顶压板,顶压板与...
闫辉包贝西伍宇轩程晓康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专用通道撑开器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专用通道撑开器,包括安装杆,安装杆上安装有两组椎弓根钉套筒固定组件;安装杆的上端固定有横向的安装套,安装套内插设有长度杆,长度杆水平向右设置,安装套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顶压螺栓;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
包贝西伍宇轩程晓康闫辉邱道静唐家广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球囊扩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6例38椎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Co...
闫辉顾树明
经皮单通道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比较经皮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LDH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PELD组51例,行PELD治疗;UBED组51例,行UB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手术疗效,记录两组硬膜撕裂、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为(6.62±1.11)次,多于UBED组的(3.24±0.72)次,PELD组术中出血量为(21.56±4.79)ml,少于UBED组的(38.59±7.82)ml(P<0.05)。PELD组与UBED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PELD组与UBED组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术后的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D组均有较高手术优良率,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0.999)。结论 PELD与UBED治疗LDH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后者术中透视次数较少,受到的辐射较小。
包贝西闫辉邱道静程晓康伍宇轩许春阳唐家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单通道疗效
Ludloff截骨修复矫治拇外翻的三维力学特点(英文)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目前针对Ludloff截骨三维特点的研究甚少,且结论稍有不同,导致不能准确地理解其截骨特点。目的:分析Ludloff截骨技术修复矫治拇外翻的三维力学特点。方法:采用长86.56mm、直径30.65mm的木质圆柱体,进行Ludloff截骨矫治拇外翻的模拟试验,测量并记录数据。结果与结论:圆柱体的长度随矫形程度的增加而逐渐短缩;无论截骨面偏向跖侧、背侧或水平,截骨的结果均导致远端内旋。Ludolff截骨矫治拇外翻的结果是使截骨远端呈内旋,这对改善第一跖趾关节生物力学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有明显跖骨痛的患者可采用偏向跖侧15°~20°的截骨面;对于Ⅰ/ⅡIMA(≥30°)的患者,应谨慎使用Ludolff截骨。
毛威闫辉
关键词:拇外翻矫治第一跖骨
分区式骶骨粉碎性骨折外支撑装置
分区式骶骨粉碎性骨折外支撑装置,包括III区支撑板、V型固定条、两个I区支撑板和两个II区支撑板;所有的I区支撑板、II区支撑板和III区支撑板的下端均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V型固定条上,且两个I区支撑板关于III区支撑板...
闫辉包贝西伍宇轩许春阳
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机器组(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组(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治疗前后胸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置钉准确率、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机器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小于传统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下降,且术后机器组低于传统组(P<0.05)。机器组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组(P<0.05)。机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升高,伤椎Cobb角降低;且机器组较传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更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闫辉伍宇轩程晓康许春阳包贝西
关键词:传统手术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