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龑

作品数:41 被引量:365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领域

  • 29篇建筑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建筑
  • 12篇古建
  • 10篇柱节点
  • 10篇阻尼
  • 10篇阻尼器
  • 10篇抗震
  • 9篇混凝土
  • 8篇抗震性
  • 8篇抗震性能
  • 7篇仿古建筑
  • 6篇黏滞阻尼器
  • 6篇木结构
  • 6篇古建筑
  • 5篇子结构
  • 5篇梁-柱节点
  • 5篇钢结构
  • 4篇载力
  • 4篇流体阻尼器
  • 4篇加载
  • 4篇减震

机构

  • 40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海南大学
  • 2篇洛阳理工学院
  • 2篇MTS系统公...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西北...
  • 1篇南昌工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联合工程...

作者

  • 40篇隋龑
  • 28篇薛建阳
  • 9篇赵鸿铁
  • 7篇张锡成
  • 6篇谢启芳
  • 6篇吴占景
  • 5篇刘祖强
  • 3篇张风亮
  • 3篇董振平
  • 3篇于军琪
  • 3篇白福玉
  • 3篇苏明周
  • 3篇吴晨伟
  • 3篇马磊
  • 2篇张海彦
  • 2篇王新武
  • 2篇杨勇
  • 2篇强一
  • 2篇葛鸿鹏
  • 2篇吴琨

传媒

  • 4篇振动工程学报
  • 4篇工程力学
  • 4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太赫兹科学与...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仿古建筑混凝土枋-柱节点动力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为研究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仿古建筑混凝土枋-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3个仿古建筑混凝土枋-柱节点,包括2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有控结构试件,1个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无控结构对比试件,对其进行动力试验。观察试件的受力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其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并研究了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等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仿古建筑混凝土枋-柱节点抵御外荷载的能力明显高于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无控结构,屈服荷载提高幅度平均值约为27.4%,极限荷载提高幅度平均值约为22.4%;附设阻尼器的有控结构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均优于无控结构,且有控结构的骨架曲线在达到极限荷载之后的下降段更为平缓;极限荷载时,有控结构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提高幅度约为27.3%~30.8%,说明附设黏滞阻尼器的仿古建筑混凝土枋-柱节点具有更为优越的抗震性能。
薛建阳董金爽隋龑戚亮杰许丹
关键词:仿古建筑混凝土动力试验黏滞阻尼器
一种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采用佳点集对萤火虫在目标监测区间进行种群初始化,使萤火虫个体均匀的分布在目标区域中,增强萤火虫个体的解空间遍历性;再引入变形sigmoid函数曲线拥有非线性指数...
董振平陈亚州于军琪景广明隋龑
文献传递
附设粘滞流体阻尼器的钢结构古建筑单梁‑柱减震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仿古建筑单梁‑柱减震节点,包括由圆钢柱A和矩形截面钢梁B组成的梁柱节点,在圆钢柱A的柱顶还设置有方形截面钢管短柱C,所述方形截面钢管短柱C穿过圆钢柱A的柱顶加强环伸入圆钢柱A的柱顶内,在圆钢柱A...
隋龑薛建阳吴占景刘祖强何振华吴琨张耀
文献传递
仿古建筑钢结构单梁-柱和双梁-柱节点动力加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为研究仿古建筑钢结构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依据古建筑的形制和仿古建筑工程实例设计制作了1个单梁-柱节点试件和1个双梁-柱节点试件,并通过控制柱端位移和正弦波加载频率对试件进行了动力加载试验。观察了节点的破坏过程,对其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强度和刚度退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节点梁端塑性铰区在加载过程中变形显著,试件破坏始于其梁端塑性铰区上、下翼缘的母材撕裂;试件滞回曲线呈梭形且较为饱满;试件破坏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在0.2以上,表明两类试件均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但双梁-柱节点的刚度、承载力要明显大于单梁-柱节点。单梁-柱节点和双梁-柱节点的延性系数分别为1.81和1.92,试件在动力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发展较快,但延性不高,强度和刚度退化速度较快。
薛建阳马林林杨焜吴占景隋龑
关键词:结构抗震抗震性能仿古建筑
附设阻尼器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单梁‑柱减震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附设阻尼器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单梁‑柱减震节点,包括竖向的圆钢筋混凝土柱,在圆钢筋混凝土柱上方设置有横向的钢筋混凝土梁,在钢筋混凝土梁两端预植有植筋,植筋上焊接有钢板,在圆钢筋混凝土柱上固定有支座,钢...
薛建阳隋龑董金爽谢启芳王旭杰韦孙印马牧
文献传递
动力荷载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对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5年
为提高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的耗能能力,在原有的“雀替”构件处设置可更换黏滞阻尼器件以耗散地震能量。设计制作了6个仿古建筑钢结构节点试件,包含单梁-柱节点(SBJ)系列和双梁-柱节点(DBJ)系列两组。以位移和频率控制进行了正弦波动力加载,分别得到试件和黏滞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分别对试件和阻尼器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双梁连接器与黏滞阻尼器运行良好,在“雀替”位置附设黏滞阻尼器改变了仿古建筑钢结构异形节点的破坏模式,黏滞阻尼器在试件梁端塑性铰区屈曲后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试件滞回环逐渐变得饱满。阻尼器的阻尼系数越大,节点的滞回环越饱满,耗能能力越强。试件的承载力随着阻尼系数的提高而提高,有控节点试件承载力相比无控节点试件提高了18%~46%,黏滞阻尼器对双梁-柱节点试件的承载力提高作用更加明显。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在1.77~2.05之间,设置黏滞阻尼器后试件的延性略有提高。强度退化系数均在1.0左右。
吴占景吴占景王新武隋龑
关键词:仿古建筑动力荷载作用黏滞阻尼器力学性能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刚度分析被引量:45
2009年
通过对典型燕尾榫榫卯连接的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榫卯半刚性连接特性和刚度退化规律.试验得出榫卯连接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并拟合出了弯矩-转角的关系方程和榫卯接节点恢复力模型,由实验结果给出了木结构榫卯连接刚度的非线性变化.研究结果为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固提供了理论基础.
赵鸿铁张海彦薛建阳隋龑吴磊
关键词:木结构燕尾榫滞回曲线
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抗震性能混合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结合了高强钢承载力高和偏心支撑耗能能力强的优势。为进一步研究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一个3层3跨的高强钢组合Y形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为原型,采用子结构混合试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选取原型结构中底层带有偏心支撑的框架部分作为试验子结构,其余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在OpenSees中进行模拟,从而建立了试验所需的子结构混合试验模型。根据试验结果,验证了混合试验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混合模型的主要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混合试验模型的试验结果与整体结构数值模型的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试验子结构的塑性变形主要产生在消能梁段的腹板位置,而框架的梁柱和支撑保持在弹性范围内,符合结构多道抗震设防的思想。
李腾飞苏明周隋龑赵坤张琦张琦
关键词:高强钢子结构
偏心支撑框架子结构实时混合仿真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实时混合仿真是一种新兴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建立了一套混合仿真试验系统,其中包括基于OpenSees有限元软件的数值模拟计算机,具有时滞补偿功能的目标计算机以及终端连接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在MATLAB中建立Simulink数值仿真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预测的自适应前馈时滞补偿器.最后,以一个单层三跨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为原型,取边跨带有偏心支撑的单层钢框架作为试验子结构,进行了一个缩尺比例为1/2结构模型的实时混合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模型整体响应加速度峰值的增大,控制系统的最大时滞补偿误差、最大幅值误差均有增大趋势,但均在容差允许范围之内,同时说明了该混合仿真试验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能够有效地对偏心支撑框架子结构结构模型进行抗震性能试验.
李腾飞隋龑苏明周苏明周张浩
关键词:OPENSEES偏心支撑框架子结构
传统风格建筑圆钢管柱-工字钢双梁节点受力机理研究
2025年
传统风格建筑中的梁柱节点构造特殊,最明显的特征是节点域被双梁从上至下依次分为3个核心区。为研究全焊圆钢管柱-工字钢双梁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2个全焊中节点和2个全焊边节点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试件设计中为了更好地观察节点变形,对节点核心区壁厚进行了削弱。结果表明:双梁节点的核心区由阑额、由额和圆钢管柱分别组成了3个核心区;节点处的3个核心区受力存在差异,变形整体上均集中在节点中核心区和下核心区,其中以下核心区为主要破坏区域。中核心区以侧面出现严重屈曲为主,下核心区在弯剪作用下沿着斜对角线方向凹陷屈曲变形;中节点的破坏是下核心区底部母材被撕裂,裂缝穿过焊接工艺孔;而边节点则是上梁上翼缘和柱壁连接处焊缝断裂。推导了节点下核心区的最大剪应力计算公式,并依据试验结果,考虑轴压比和节点形式的影响来对下核心区剪应力系数进行修正。
吴占景薛建阳隋龑王新武布欣孙海粟
关键词:工字梁受力机理剪应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